[太阳]为什么中国不愿再办一场奥运会了?不是中国不愿再办,而是已经不需要靠奥运会

醉卧桃花林间 2025-04-25 15:06:23

[太阳]为什么中国不愿再办一场奥运会了?不是中国不愿再办,而是已经不需要靠奥运会证明什么了,想当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水立方一亮相,全世界都看傻了。 (信息来源:环球网资讯2021.12.13国际社会:把奥运会政治化会导致奥运会的终结)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烟花点亮了夜空,全世界都被这场盛大的赛事吸引,它也象征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十几年过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公开表示希望中国能承办2032年奥运会,但中国的反应却异常平静,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难道中国不再热衷于举办奥运会了吗,并不是这样,更准确地说,中国与奥运会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 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向全球展现自身发展成就的绝佳机会,为了办好这届奥运会,中国投入了3000亿巨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从场馆设施到服务质量都做到尽善尽美,目的就是为了证明中国有能力举办世界级的大型活动。 奥运会的成功毋庸置疑,但同时,巨额的投资以及后续的维护开销,也让人开始思考奥运会带来的经济效益,鸟巢、水立方等代表性建筑,维护费用非常高,单靠门票收入很难收回成本,而像地铁线路、机场扩建这类基础设施的长期效益,也需要更加全面地进行评估。 别的国家办奥运会,卖门票、电视转播、拉广告、发展旅游业,能挣不少钱,基本能把举办奥运会的成本给赚回来,但中国情况不一样,奥运会场馆建设和赛事运行花钱特别多,光靠这些收入很难回本,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奥运经济账”,让中国开始琢磨更长远的、更划算的办奥运方式,希望找到可持续的办赛模式。 杭州亚运会和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清晰地展现了办赛理念的转变,现在不再追求一味地新建场馆,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同时借助科技的力量来提升办赛效率,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节俭办赛”已经成为衡量办赛水平的新标准,并体现在具体实践中。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发展战略重点正在调整,过去更注重“让世界看到中国”,现在则更侧重“积极参与解决世界问题”,这种转变反映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一带一路”倡议连接了152个国家,共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便是例证。 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中国的光伏产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此外,量子通信、6G技术研发等尖端科技领域的突破,也充分展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远大目标和雄厚实力,这些面向全球的规划和行动,相比举办一次奥运会,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对未来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再只是“听话”的角色,而是更多地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中,比如,在联合国投票时,中国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要,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也成功处理了不少贸易纠纷,这些都显示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另外,巴黎奥运会期间,中国游泳队经常被特别严格地进行兴奋剂检查,这件事也让中国更加了解国际体育界一些不成文的规则。 与其花大价钱举办比赛,还容易引来批评和不满,倒不如把这些钱用到更重要的方面,比如开发先进的芯片,或者建造空间站,这些实实在在的技术和基础设施,才是真正有价值、能长期发挥作用的“硬实力”。 虽然现在想举办奥运会的城市不多,国际奥委会希望中国能再办一次,但中国没有马上答应,中国现在办事的原则是,尽量用以前的场馆,尽量租设备,不搞新的大工程,这种做法很实在,也符合一个大国的身份,中国不是不想办奥运会,只是现在不需要通过办奥运会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了。 如果未来中国再次考虑申办奥运会,背后的动因会是什么,是对过往奥运荣耀的追忆,还是为了实现更大的国家发展目标,申办的考量可能涉及民族情感的延续,也可能包含更深层次的战略部署。

0 阅读:0
醉卧桃花林间

醉卧桃花林间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