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钱学森分到了一辆蓝色轿车,全北京只有2辆,可聂帅得知后却勃然大怒:"

底层史观吖 2025-04-16 10:14:31

1956年,钱学森分到了一辆蓝色轿车,全北京只有2辆,可聂帅得知后却勃然大怒:"赶紧换掉!" 1943年的美国,一位年仅33岁的中国青年科学家正在加州理工学院崭露头角。这位科学家就是钱学森,他不仅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助理教授,更是该校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主要研究人员。 每个月2000美金的基本工资,外加1600美金的物理研究补贴,再加上每年5万美金的科研项目基金。这样的待遇,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钱学森的科研能力得到了美国学术界的一致认可,他36岁就被破格提升为终身教授。他的导师冯卡门常常对外夸赞这位得意门生,说他在许多研究领域都已经超越了自己。 不仅是学术界,美国军方对钱学森也是高度重视。美国海军副部长丹尼尔·金贝尔曾经这样评价钱学森:这位科学家的价值,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 1950年,他做出了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定:回国效力。 美国政府以他掌握核心机密为由,对他实施了长达五年的软禁。 在这五年中,钱学森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磨难。他先是被移民局扣押了15天,之后又被限制人身自由,甚至连出门买菜都要受到监视。 直到1955年,这场漫长的困境才迎来转机。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国务院的谈判中,以11名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条件,最终为钱学森赢得了回国的机会。 钱学森回国后的第一站是哈尔滨工程学院。当时的院长陈赓将军直截了当地问他:"中国能不能造出导弹?" 钱学森的回答掷地有声:"当然可以,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说完,他立即脱下西装换上朴素的军便装,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1956年,钱学森向毛主席递交了一份《建立国防航天工业计划书》。 中央很快做出决定,成立了航空工业委员会,并设立了国防部第五研究所。钱学森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开始了他在新中国的科研事业。 对于钱学森这样一位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科学家,党和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分管科技工作的聂荣臻元帅对他更是格外关照。 1956年的北京,百废待兴,一切都还在恢复重建中。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北京的交通状况并不理想,公共汽车少得可怜,每天都挤满了上下班的人潮。 国防部第五研究所虽然是国家重点单位,但受限于当时的条件,整个单位也只有三辆公务用车。这些车辆主要用于接送重要首长和处理紧急公务。 作为研究所的院长,钱学森每天都要参加大大小小的会议,还要往返于各个实验室之间。然而他和普通职工一样,每天都要在公交站台排队等车。 一位承担着国家重点项目的科学家,每天都要在公交车上挤来挤去,这件事很快引起了上级部门的注意。有时候钱学森因为等车耽误了会议时间,甚至影响到了研究进度。 后勤部门接到通知后,立即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从库存中调出了一辆天蓝色的进口轿车,这可是当时北京城内仅有的两辆。 这辆轿车不仅外形漂亮,内部装潢也十分考究,坐起来舒适安静,开起来平稳有力。在当时的北京,这样的轿车绝对称得上是"豪车"。 后勤部门的考虑很简单:钱学森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负责人,理应配备一辆好车。况且他在美国时就开惯了高档轿车,给他配备这样一辆车也算是照顾他的生活习惯。 1956年10月的一天,钱学森参加完一个重要会议后,这辆显眼的天蓝色轿车停在了会议楼前。聂荣臻元帅恰好也在现场,看到这一幕后立即板起了面孔。 "这车太扎眼了,一定要换掉。"聂荣臻元帅当即对秘书说道。他立即下令将这辆漂亮的蓝色轿车换成一辆普通的黑色轿车。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辆显眼的进口轿车很容易成为跟踪监视的目标。相比之下,一辆普通的黑色轿车就显得低调得多,能够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关注。 1958年,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发生了。日本间谍竟然成功潜入钱学森的住所,所幸被及时发现并制服。 1960年,又一个更加严重的威胁出现了。台湾当局派遣特工渗透到大陆,企图暗杀包括钱学森在内的多位科学家。这个阴谋被我方安全部门成功破获。 到了1964年,第五研究院接连发生了两起食物中毒事件。 为了确保钱学森的饮食安全,聂荣臻元帅特别调来了专业的食品化验员。所有送到钱学森办公室和家中的食物,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 食品安全部门还建立了24小时留样制度。每一餐的食物都会保留样本,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追查原因。 聂荣臻元帅不仅关心钱学森的安全,还时刻关注着整个科研团队的工作环境。在他的督促下,研究所的安保系统不断完善,为科研人员创造了安全稳定的工作条件。 这种细致入微的保护措施,为钱学森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安心的研究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导弹研究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最初的东风一号到后来的东风二号、东风三号,中国的导弹技术不断突破。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像聂荣臻这样的领导人对科技人才的精心呵护。 

0 阅读:376

猜你喜欢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