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雍正解散家班,盛世背后的凄苦…

易容谈文学 2025-04-11 15:12:03
/ 雍正即位初期,施行政德——取缔贵族人家的家班。 • 📚为何要解散? 雍正深知官场之弊,官员家里养戏班不是好事,有的伶人倚仗主人势力祸害平民,有的官员把家里伶人送给下属乡绅借机牟利,甚至靠这个跟高官拉关系。家里养二三十个伶人,一年要花费好几千两。各省督抚负责严查,不准官员在家养戏班,一律解散。 - 曹雪芹幼时家里有戏班,雍正上台后被解散,他应该清楚记得这件事。《红楼梦》第五十八回用隐晦笔法记录雍正朝这项德政,伶人们成了自由人,可以回家去了。在清代历史上,雍正是第一个除豁贱民的帝王,这是划时代的变革。 • 📚家班解散后,伶人过得如何? 史料记载,雍正决意要让京城和各省都不再有为官府服务的伶人,要让他们改业为良,并让地方官监督实行。伶人们如果不改业为良就是“自甘污贱”,要依律治罪,但是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和排斥却并不易根除。对于男伶人来说,要参加科举考试仍然有重重障碍,对于女伶人这个问题则更为复杂。 - 离开家班后,女伶人有些在乡间游荡谋生。贱民的真正解放并不能很快生效。世俗对他们歧视根深蒂固,他们习惯了一种职业谋生,要改换谋生方式没那么简单。很多女伶人即便嫁给富人做妾侍,因为身份的低微,她们往往遭到对方家族的排斥和敌视。最好的选择是嫁给同行,虽然同为下贱但却能相依为命。 • 📚后代的严苛限制 历史学者程宇昂指出,雍正的除豁贱民令推动了民间戏曲的繁荣,雍正的旨意一下,伶人们不能再留在家班,有些有志气的就出去自己谋生。从雍正朝开始,民间戏班开始成为戏剧界的主流。雍正朝除豁贱民的法令具有人道性质,但改革不彻底。乾隆三十六年(1771),陕西学政刘墫上奏被批准,才确立了被除贱籍的贱民参加科举考试的规则。 - 这条新法对被除豁的贱民及其子孙参加科举考试课加了严格的限制:本人报官改业,再经过三代,并且重要亲属(伯叔姑姊)也都必须改业。假如一个伶人改业了,他(她)的后三代子孙都已改业,到了第四代,如果还有一两个亲戚在唱戏,第四代的子孙还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一旦被人举报,就会被取消考试资格。——读《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和与女性》整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