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为了给新四军买棉衣布料,凌少农直接向日军坦白:“我是新四军。”没成想,他不仅顺利买到布料,还意外收获20多杆枪。 1942年的一个冬天,新四军正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足够的御寒棉衣。战士们每天都在冰天雪地里战斗,单薄的军装根本挡不住那刺骨的寒风。 那个时候根据地的老百姓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更别说给部队捐献布料了。可是从哪里去找布料呢?那时候日本鬼子占领了很多地方,他们为了切断八路军、新四军的给养,到处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不管是布料还是粮食,都被鬼子封锁得严严实实。 眼看着寒冬就要来临,再不解决棉衣问题,恐怕整个新四军就要面临危机。根据地的领导们个个愁眉不展,想尽了各种办法,可就是买不到足够的棉衣。 这时候,大伙儿把希望都寄托在侦察股长凌少农身上。这位年纪轻轻的侦察兵,在部队里是出了名的机智勇敢。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总能想出办法来。 领导把凌少农叫到跟前,说明了事情的缘由。听说战士们冻得那么惨,凌少农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了部队和战友,他立马表态说:"我一定想尽办法,把棉衣的布料弄到手!" 为了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凌少农决定孤身一人,前往敌占区的大镇上碰碰运气。他心里明白,这趟差事凶险异常,稍有不慎就是掉脑袋的事儿。但是为了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再大的危险他也在所不辞。 临行前,他精心装扮了一番,换上一身考究的衣服,戴上一顶帽子,活脱脱一个商人的模样。他先去见了当地的地下党员,打听了敌占区的情况。党员们告诉他,城里有一个丰田洋行,那里的布料和军需品最多,但老板是个很狡猾的日本人。 凌少农心想,我偏偏要去会一会这个狡猾的鬼子。他谢过党员,骑上自行车就出发了。到了城里,他径直来到丰田洋行,找到了日本老板吉田。吉田狐疑地打量着他,问道:"阁下是哪里来的?来我这里有何贵干?"凌少农沉着应对,他知道这是在试探自己。他不卑不亢地回答:"在下是个商人,从别处听说吉田先生这里布料军品众多,特地前来购买。" 吉田嘴上虽然客气,但心里仍然存疑。他奇怪像凌少农这样体面的商人,怎么会在这乱世出来跑生意。他追问道:"不知阁下要买多少布料?恕我直言,在下这里的布匹和军需可都是要供应军队的,数量不多啊。" 凌少农直截了当地回答:"500匹,我要500匹白布。除此之外,我这里还有上好的小麦若干石,就用这些小麦跟您换布,不知吉田先生意下如何?"吉田听到这话,眼睛顿时一亮。 吉田往椅背一靠,慢条斯理地说:"这位先生的胃口可真大啊。不过在这乱世,像您这样一次性就要500匹布的生意人,可不多见。"说着他目光灼灼地盯着凌少农,"不知阁下究竟是做什么的?" 凌少农看透了吉田的心思,他心中暗暗发笑,这个日本鬼子还真是狡猾。但他面上不露声色,沉吟片刻,突然正色道:"吉田先生,实不相瞒,我就是新四军的人。这些布料,是要给我们的战士做棉衣御寒的。" 这话一出,吉田登时愣住了,做梦也没想到凌少农会这么直接地说出来。他呆了半晌,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原来阁下是新四军的军官,失敬失敬!不过这倒奇了,您不怕我出卖您吗?" 凌少农笑了笑,他泰然自若地说:"吉田先生是个生意人,讲究的是利益。我们新四军虽然是你们的敌人,但是只要给个好价钱,你就能跟我们做这笔生意。再说,在这偌大的一个城里,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谁也不想节外生枝,平添事端。" 吉田听了连连点头,觉得这个年轻军官说得在理。再说自己也不是什么军国主义者,做生意赚钱才是头等大事。于是吉田爽快地答应了这笔交易。 不过他提出,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都是管制品,得找个隐蔽的所在来交货。凌少农想了想,就提议去城外二十里的龙泉沟,那里僻静隐蔽,最适合做这笔交易。吉田一口应允,当下就约定了交货的时间。 交易当天,凌少农带着几个可靠的战士,押着满满几车粮食先到了龙泉沟。果不其然,吉田也早早守在那里。双方亮出了各自的"家底",都没有食言。除了布匹,吉田还带来了一些急需的药品。 一车车白花花的棉布换了主人,装上了新四军的板车。凌少农长出了一口气,他知道,战士们有御寒的棉衣了。就在凌少农准备返回的时候,龙泉沟外突然冲出一群土匪。 他们挥舞着大刀,嘴里大喊:"把布匹都留下,否则要你们的命!"原来是附近一伙地痞无赖,听到风声,想来个截胡。凌少农定了定神,他对身边的战士使了个眼色。 战士们会意,迅速端起了枪。就在土匪们猝不及防的时候,一排枪礼射出,"砰砰砰"几声过后,土匪们落荒而逃,丢盔弃甲,抛下了二十多杆长短枪支。凌少农命令战士们把这些缴获的枪支收拢,没收入编,这真是意外的收获。 依靠着凌少农的机智,新四军的战士们不仅拥有了过冬的棉衣,还收缴了一批枪支弹药。这些装备后来成了新四军的重要战略物资,为他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2年,为了给新四军买棉衣布料,凌少农直接向日军坦白:“我是新四军。”没成想
熹然说历史
2025-01-11 23:19:36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