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两年成果斐然,对星际航行有何重大意义?! 2024年12月30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首次公开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展示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两年来的诸多成果。 在载人航天任务方面,两年来我国完成4次载人飞行、3次货运补给、4次飞船返回任务。5个航天员乘组、15人次在轨长期驻留,累计进行10次航天员出舱和多次应用载荷出舱,开展多次舱外维修任务,刷新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长的世界纪录,并且完成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包括2名港澳载荷专家)、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择优并启动研制等工作。 科学项目上,规划了四大研究领域、32个研究主题,截至2024年12月1日,已在轨实施181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近2吨科学物资,下行近百种实验样品,获取超300TB科学数据。 开创性成果不断涌现,如在国际上首次获得多项新的种质资源、首次实现多种细胞分化、首次实现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的冷原子干涉陀螺等,各领域科学团队产出众多成果,发表500多篇高水平SCI论文,获得150多项专利,部分成果已实现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 中国空间站对未来星际航行有着多方面的潜在帮助。 技术层面,在生命科学方面,健康保障技术成果有助于未来星际航行中航天员健康保障;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成果对星际航行中的食物补给意义重大。 微重力物理科学方面成果有助于研发星际航行所需新型材料等。空间新技术方面成果可改进星际旅行中的动力系统与能源管理。 人员与经验储备方面,我国积累的航天员选拔与培训经验以及在轨任务执行经验对未来星际航行意义非凡。 与国际空间站相比,中国空间站在建造方式上依靠自己独立建造,自主性高。规模虽小但科研能力不弱,内部设计紧凑且采用更先进技术装备,外部维护相对容易。国际空间站为多国合作建造,规模较大,主要进行科学实验和航天技术研究,外部维护有其优势但面临诸多挑战。国际空间站对星际航行也有影响,如提供长期太空居住经验、太空实验数据助力星际探索、推动航天技术发展与创新等。 我国未来星际航行也有规划和目标。技术推进方面研究高性能新概念运输器;探测目标规划上深化火星及近地小行星探测并逐步扩展到其他太阳系天体;国际合作方面构建合作机制,整合各国资源优势。中国空间站进展 空间站技术问题 共赏航天奇迹 航天员你们好 .神州十九号 向航天员致敬! 你对太空的看法 航天员不易 伟大的航天技术
中国空间站两年成果斐然,对星际航行有何重大意义?! 2024年12月30日,中
沁沁随心生活
2024-12-31 10:13:13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