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魏延与杨仪一武一文,均是诸葛亮麾下才干杰出之人,为何后来都没得好死? 当初,

易文爱历史 2024-12-23 22:23:19

蜀汉魏延与杨仪一武一文,均是诸葛亮麾下才干杰出之人,为何后来都没得好死? 当初,蜀汉前军师魏延勇猛过人,也善待士兵,每次跟随诸葛亮出兵时,总是请求诸葛亮让他带兵一万人,然后和诸葛亮分道行军再到潼关会合,就像过去韩信请求自己率领一部分军队那样,但他的请求总是被诸葛亮拒绝。 魏延因此常常私下指责诸葛亮胆怯,又哀叹抱怨自己的军事才干没有机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为此对诸葛亮颇有怨言。 丞相参军杨仪为人处事极为干练机敏,诸葛亮每次出兵,杨仪都负责规划、调遣部队和筹办粮草等事宜。杨仪处理这些事情往往不假思索、片刻完成,显示出了过人的才干,因而诸葛亮常把军事节制调度之事交给杨仪处理。 魏延自视甚高,性格颇为矜持骄傲,蜀汉众将都对他避让三分,唯独杨仪对他从不忍让,这让魏延对杨仪极为愤恨,两人关系势如水火。诸葛亮把魏延与杨仪视为左膀右臂,都颇为爱惜,不忍心偏废任何一方。 对于魏延与杨仪势同水火的关系,就连吴王孙权都知道了。一次,费祎出使吴国,吴王孙权借着酒醉问费祎,杨仪和魏延都是小人,虽然凭借鸡鸣狗吠的本事而效力于丞相诸葛亮,但两人关系势如水火,一旦哪天诸葛亮不在了,必定发生祸乱,你们好糊涂,难道不知道要对此事用心防范吗? 费祎回答说,杨仪与魏延不和是起因于私愤,他们并没有像黥布、韩信那样的反叛之心。蜀汉当下正要扫除强敌、统一华夏,还需要杨仪与魏延这样的人才来建功立业,如果因为防备他们造成后患就舍弃他们不用,就像防备发生风波而废弃舟楫一样,不是好办法啊! 等到诸葛亮病危之际,他与杨仪和费祎等人安排了自己死后退军的调度之事,命令魏延负责殿后阻击尾追之敌,姜维担任副将。如果万一魏延不服从军令,军队就自行出发。 不久,诸葛亮去世,杨仪秘不发丧,让费祎去魏延那里试探魏延有何意向。魏延告诉费祎,丞相虽然去世,但还有我在。相府亲信和官属就可以把丞相的遗体送还归葬,我应当亲率各路大军攻击敌军,怎么能因为丞相一人死去而废弃天下大事呢?何况我魏延是什么人?就应当被杨仪约束,只做一个负责断后的将军吗? 于是,魏延私自和费祎共同作出撤退和留下的安排,要费祎亲笔写信连同自己签名传告下面的将领。费祎骗魏延说,我要为您回去向杨仪解释,杨仪是个文官,很少经历军事,一定不会违抗您的命令的。 费祎借机策马奔驰而去,魏延很快就后悔了,但为时已晚,追不上费祎了。 魏延马上就派人打探到了杨仪等人打算按照诸葛亮既定的计划,各军营依次带领部队撤还,魏延为此勃然大怒,抢在杨仪还没有发兵之前,率领所属部队径直抢先南归,所到之处全被他命人烧绝栈道。 魏延与杨仪都向汉后主上表说对方叛逆,两人上表都于一天之内送到汉后主手中。汉后主就此事特意询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董允和蒋琬都力保杨仪而怀疑魏延。 再说杨仪。他命人砍伐山林以打通道路,日夜兼程紧随魏延之后。魏延先到,占据了南谷口,派兵攻击杨仪等人。杨仪命将军何平在前面抵御魏延的进攻。何平责骂先登上南谷口的士兵:诸葛公死,尸骨未寒,你们怎么胆敢如此! 魏延的部众都认为魏延理亏,不愿为他卖命,于是都四散逃跑了。魏延带着自己的儿子等寥寥几人逃奔汉中,杨仪派遣将领马岱追杀了魏延等人,并最终诛灭了魏延三族。当时蒋琬率领宿卫各军北上赶赴汉中,走了几十里听说魏延被杀,于是回军。 魏延的本意是想杀了杨仪等人,希望蜀汉让自己代替诸葛亮辅政,所以他没有向魏国投降,而是南归攻击杨仪,说明他确实没有反叛之心。 杨仪杀掉魏延后,认为自己为蜀汉立了大功,应当由他代替诸葛亮辅政。可是,诸葛亮生前却早秘密上表给汉后主,认为杨仪胸襟狭隘且性情急躁,因而指定由蒋琬接任自己。 所以,杨仪到了成都后担任中军师,没有统管的具体工作,只是落了个悠闲的职位。他想起当初在刘备时自己就担任了尚书职务,而蒋琬只不过是尚书郎。后来虽然他与蒋琬都担任了丞相参军、长史等职,但每次跟随诸葛亮出征时,他承担的都是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因而他认为自己的资历要比蒋琬深多了,才干也超过了蒋琬。 但如今资历、才干不如自己的蒋琬却取代他接替了诸葛亮的职位,这让杨仪深有抱怨愤恨之心,常常表露出来,叹息怒斥之声不绝。大家都害怕和他说话,怕他言语没有约束,也不敢和他往来。 只有后军师费祎经常前去宽慰杨仪,杨仪因此对费祎发泄了自己心里的许多愤恨,把这些心里的愤恨前前后后都告诉了费祎。还对费祎说,当初丞相刚去世的时候,如果我率军投奔了魏国,又怎么会落魄失意到这个地步?真的后悔啊,可是已经回不去了! 费祎把杨仪的话秘密上奏给汉后主,汉后主一怒之下就把杨仪免职贬为平民,并流放到了汉嘉郡。杨仪到了流放地汉嘉郡后,更加愤愤不平,上书给汉后主辩白,而且言辞激烈强硬,汉后主更加恼怒,下令郡府逮捕杨仪,杨仪崩溃自杀。

0 阅读:18
易文爱历史

易文爱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