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女子在二手平台上卖100克的黄金首饰,被人毫不犹豫买下,还要求线下自提,没想到,银行卡收到65000余元后,第二天就被冻结了,真相出乎意料! 黄女士(化名)在网上卖自己100克的黄金首饰,因为一直放着没戴过,想趁着金价高的时候卖出,结果挂网上好多天也无人问津。 11月10日,一女子突然联系她,称要购买,但是因为离得比较近,想线下交易。 黄女士没有多想,加了她的联系方式后,私下商议了价格,6.5万元卖给了她。 但收钱和加好友时,黄女士就发现对方的名字不太对,但对方却开心的表示“老公代买”,这让黄女士放松了警惕,继续跟她交易。 收到定金后,黄女士将首饰交给一名男子,要求女子把剩余的钱打给自己,女子也没犹豫,很快将剩余的6.4万元支付了,本以为这次交易就这样结束了,第二天黄女士发现卡被冻结了。 黄女士告诉男友后,他们连忙报警,黄女士这才知道,由于自己的粗心和轻信他人,害的自己卷入了一起诈骗案。 原来,买黄金和转钱的不是同一个人,转钱的是被诈骗的人,而女子是拿走黄金的,黄女士自己是被坑的第三方,她和男友就这样钱、黄金两空了。 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冻结了黄女士友收款的银行卡,这让他们的处境陷入两难。 男友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不能这么亏,钱和首饰得占一样,如果拿不到6.5万元,希望能想办法把自己的首饰追回来。 对此,有网友表示,这种大额的二手交易,千万不要线下交易,还是通过平台最安全,线下交易的很可能是骗子! 那么,从法律的角度讲,这件事该如何认定呢? 黄女士作为交易的一方,因轻信他人而遭受经济损失,但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应承担刑事责任,但仍需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266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就是诈骗,对方欺骗黄女士,拿走黄金后,冻结了黄女士的银行卡,让她损失了黄金。 黄女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买家进行了交易,买家通过伪造身份或虚假陈述的方式,使黄女士误认为交易是合法的。 黄女士虽然没有主动参与诈骗,但她未能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导致自己的财产受损。 黄女士在交易中,发现了对方的名字不太对,但却没有办法核实买家身份,导致自身财产受损,但其不应承担刑事责任,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追回损失。 如果黄女士坚持在平台上交易,不支持线下,也许对方就会转移目标,不会跟黄女士继续交易了,在使用二手平台时,也要注意规则,不要被人欺骗。 黄女士及其男友应该尽快与律师沟通,了解具体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同时积极配合警方调查,争取早日解决问题。 这种案件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诈骗分子盯上的一般是出售价值较高的商品,如名表、黄金等,买家一定要他提高警惕,不能给对方可乘之机。 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推进中,希望能尽快找到对方,追回黄女士的损失。 (来源:潇湘晨报·晨视频2024年11月21日关于《女子在咸鱼卖100克黄金,意外卷进一起诈骗案,“6万多元被冻结,能要回吗”》的报道) 文|百香果 编辑|百香果
湖南长沙,女子在二手平台上卖100克的黄金首饰,被人毫不犹豫买下,还要求线下自提
豌豆大说法
2024-11-22 11:44:13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