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深圳,一婆婆花了604万给儿子儿媳买下了婚房,6年后房子价值翻倍,儿子直接卖出了1280万元,并将钱打给了母亲。不料,儿媳却吵闹着要离婚,还要求分割卖房钱!儿子急眼了:房子是我妈买的,你一分没掏,凭什么分钱?夫妻俩闹上法庭后,男子直接拿出了一份证据,最后法院的判决让女子傻眼了! (信源来自:star星视频) 事情要从2014年说起。那一年,王强(化名)和孙丽(化名)喜结了连理。然而,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小两口只能暂住在王强父母家中。起初,一家人其乐融融,但好景不长,家庭矛盾很快显现。 孙丽年轻时尚,喜欢睡到日上三竿;婆婆勤俭持家,习惯早起劳作。这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习惯差异,却成了引发争执的导火索。餐桌上的每一道菜、每一笔开支,都可能成为言语交锋的战场。 眼看着儿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王母心疼不已。她暗自下定决心,要为小两口创造一个,独立的生活空间。2015年初,在深圳寸土寸金的福田区,王母东拼西凑,倾其所有,终于在某小区买下了一套130平米的房子。总价604万,首付181万,剩下的423万还需要贷款。 这笔钱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王母省吃俭用大半辈子的积蓄,再加上东借西凑,才勉强凑齐首付。为了每月2万多的还贷,老两口更是节衣缩食,恨不得把每一分钱都掰成两半花。 然而,王母的一片苦心并未换来,预期的家庭和睦。搬进新家后,王强和孙丽的矛盾不减反增。除了生活习惯的分歧,在子女教育等问题上,两人的观点也常常针锋相对。原本应该其乐融融的小家,却充满了火药味。 2021年,一场激烈的争吵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王强和孙丽决定分居。看着母亲依旧每月辛苦还贷,王强心中不是滋味。他觉得,为了这样一个似乎注定要破裂的婚姻,让年迈的母亲继续付出,实在是不值得。 就在此时,深圳楼市的疯狂上涨,给了王强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当初604万买入的房子,经过短短6年,竟然升值到了1280万。权衡再三,王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卖掉这套房子。很快,房子找到了买家,去除掉还贷款的钱后,剩余的所有钱,王强毫不犹豫地转给了母亲。在他看来,这钱理所应当归还给当初出资的母亲。 然而,事情却在此时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得知房子已经出售的孙丽勃然大怒,坚持要求分割这笔巨额房款。她认为,作为王强的合法妻子,对于婚姻存续期间购买的房产,自己理应拥有一半的权益。 一时间,这对即将分道扬镳的夫妻,陷入了剑拔弩张的对峙中。孙丽坚持己见,认为自己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理应分得一杯羹。王强则反驳说,妻子从未支付过一分钱,连日常的水电费都是他在承担,凭什么要分这笔钱? 2022年9月,这起备受关注的案件,终于在法院开庭审理。庭审现场火药味十足。孙丽的律师慷慨陈词,强调这套房产是夫妻共同财产,应当依法分割。他们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2条,主张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应当归夫妻共同所有。 然而,王强这边却祭出了一张王牌——一份房屋代持协议。原来,在购房时,精明的王母就与儿子签订了这份协议,明确约定房屋归王母所有,儿子只是代为持有。这份协议如同一记重拳,瞬间扭转了局势。 案件的焦点很快集中在了,一个核心问题上:这套房产到底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法官仔细审阅了双方提供的所有证据,包括购房合同、银行流水、代持协议等。经过深思熟虑,法院最终做出了判决:驳回孙丽的诉讼请求,房产及出售所得归王母所有。 法官解释说,虽然房产是在婚姻存续期间购买,但根据现有证据,房款全部由王母支付,且有明确的代持协议,因此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这个判决犹如晴天霹雳,让孙丽彻底崩溃。她痛哭流涕,称自己的青春和感情都喂了狗。而王强则长舒一口气,觉得终于没有辜负母亲的一片苦心。 案件虽然尘埃落定,但引发的讨论却方兴未艾。有人认为,王母从一开始就不信任儿媳,显得太过谨慎。也有人表示,这种做法保护了长辈的权益,避免了潜在的财产纠纷。 著名婚姻律师李志强对此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感情多么深厚,在涉及大额财产时,都要做好法律保护。婚前财产公证、代持协议等,都是很好的保护措施。 这起案件也引发了,人们对婆媳关系的深度反思。有专家指出,很多家庭矛盾的根源,在于代际差异和沟通不畅。他们建议,年轻人要学会理解长辈的良苦用心,长辈也要尊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只有互相理解、彼此包容,才能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婚姻中,感情固然重要,但法律保护同样不可或缺。无论是婚前协议、财产公证,还是明确的产权约定,都能在关键时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金钱虽然重要,但远不及亲情和谐来得珍贵。 (文中出现的所有名字,均为化名)
2015年,深圳,一婆婆花了604万给儿子儿媳买下了婚房,6年后房子价值翻倍,儿
兰亭说事
2024-11-07 17:18: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