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访古】全椒古建~国光楼

问道去访古 2024-09-05 20:27:00
国光楼,位于全椒县襄河镇襄河北岸的全椒第三中学东南侧。原名尊经阁,始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为县令严汝麟所建。 国光楼西面原为明清时全椒学宫所在。全椒学宫始于北宋徽宗崇宁年间,原在襄河南岸。明正德七年,提学御史黄如金来全椒视察,见到学宫地势低洼,饱受水患,于是”建议迁移学宫。在官民共同努力下,学宫由襄河南岸迁至北岸(今全椒第三中学)。1572年冬季,县令严汝麟到任,又在学宫东面兴建尊经阁。 明清以来,此处一直是士人读书讲学和文人墨客吟咏之所。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清顺治十年(1653年)、康熙四年(1665年)多次重修。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第四次重修时,更名“奎光楼”,至今券门上仍嵌有“奎光楼”三字石质横额一方。1911年辛亥革命后,更名“国光楼”。 国光楼分为基座、楼身两部分。基座系砖石结构,座中有东西走向的券门二道,基座高约10米,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40米;楼身为两层木结构,高约16米,门窗镂空雕花,该楼重檐翘角,高大雄伟,十分壮观。楼因处于“面山临河,最为形胜”之地,儒林士人“望者心竦,登者神游”。 明代全椒人金滢然《尊经阁》诗云:“层层飞阁枕襄流,暇日登临此壮游。夹岸繁花撩客赏,隔林啼鸟破春愁。风移树影连波动,日带岚光向晚收。谁共倚栏看剑气,冥鸿千里思悠悠”。 明代文人彭梦社、杨于庭,清代文人吴鼒等皆有诗赞叹该楼的规模。清代讽刺小说家《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青少年时常登楼凭栏远眺,并在此与友人相聚,饮酒赋诗,读书论文。他在《儒林外史》中曾一再写到这里的风土人情和文人轶事,对此楼的宏伟规模,亦有详尽描述。 1981年,全椒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国光楼,同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5月,国光楼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后记:楼位于中学内,无法进入参观,不过因楼位于围墙边,所以在校外马路上也能基本看清主体,就是没办法登楼参观,算是一个遗憾。

0 阅读:0

评论列表

軎剋年

軎剋年

2
2024-12-13 10:34

我在里面上了六年学也没上去过。

一杠

一杠

2
2024-12-13 09:57

学校内的古建,没办法

queen17684

queen17684

2
2024-12-13 11:29

国光楼不靠山50年代在全椒中学里面。确实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