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大为,62岁,退休教师,稳定的慢阻肺史十余年。他最初的症状是慢...
李东晓是我
2024-08-21 00:37:12
患者,王大为,62岁,退休教师,稳定的慢阻肺史十余年。他最初的症状是慢性干咳,并逐渐演变为活动后呼吸急促、气短,尤其在寒冷季节里情况更为恶化,每年至少需因呼吸不畅而住院治疗多次。体检时,王大为的肺功能测试FEV1/FVC比值为46%,远低于正常水平,表明呼吸功能严重减弱。
在他初次来我的诊所时,通过细致的问诊和检查,结合中医辨证,我发现王大为的主要问题在于“肺肾阴虚”,导致其肺部气流不畅。为了缓解王大为的症状,我的治疗方案旨在益肺养肾,化痰舒气。我开出了包括沙参、玉竹来滋阴养液,配合桔梗、贝母以宣肺清热化痰的中药组合,考虑到其肺肾阴虚的特点,我谨慎使用温热性药物,避免耗损其本就不足的阴液。
经过一个月的中药调理,王大为反映呼吸困难有所缓解,咳嗽频率下降,活动耐受性有小幅提升。此时再次进行的肺功能测试显示FEV1/FVC比值提升至52%,呈现出肺功能的逐步恢复。
在第二轮治疗中,我们对处方进行了适当调整,以适应王大为治疗后体质的变化,加强了养阴清肺的成分,如白芍,同时微调痰湿药物成比,继续强化化痰舒气的药性,如加入冬瓜种、罗汉果。此外,我们还指导王大为坚持每日适度运动,比如散步或轻松的太极,以及改善饮食,增加蛋白质摄入。
两个疗程结束后,王大为的整体健康状况有了显著提高,FEV1/FVC比值提升至57%,已基本可进行日常活动而无明显不适,甚至在随后的半年内未曾住院,证明慢阻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通过王大为的案例,我们可以见证中医在治疗慢阻肺方面的潜力。合理的辨证施治,结合患者自身的生活习惯改善,既符合中医对慢性疾病整体调理的理念,也彰显出中医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可贵价值。未来,我将继续致力于为慢阻肺患者提供更加合适、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