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桓帝的永寿三年,也就是公元157年,东汉做了一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是5648万,分别属于1000万户。这个出自于《晋书·地理志》中的数据还是比较可信的。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足以称得上盛世。 而在这次人口普查的100年前,也就是公元57年的光武中元二年的人口数量仅仅是2100万。 一百年间,东汉人口增加了3500万,这速度够快的。 然而经过了三国时期,到曹丕篡汉的220年,人口迅速消减,只有1500万人口了。 63年时间里,人口缩水了4000多万,那么造成人口缩减的原因是什么呢? 东汉末年宦官当权,外戚执政,这两条“线”发生纠缠,以至于天下巨变。 刚刚还称得上盛世,30年后,董卓进京,焚毁洛阳城,周围200里鸡犬不留,都城迁徙到长安后的几年里,军阀混战,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让关中变得残破不堪。 而东汉和羌人的百年战争,使得潼关以西出现了大片人口真空,关中失去了它的优势,再也没有了称霸的条件。 没有了人口为基础,地理位置的优势不复存在。 长年累月的战争让中原人口大幅度减少,各地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用工荒。 214年,曹操彻底平定凉州,大将夏侯渊博得“虎步关右”的美名。 但紧接着夏侯渊这里就暴露出了人口危机带来的后果。 缺人,导致耕地少,更主要的是后备兵员不足、赋税困乏。 潼关以西的人口和经济根本不足以支持国家的统治,而关西又有抵御刘备的责任。 怎么办?无奈,曹操只好把西北氐人迁徙到汉中,和汉、羌人一起生活。 于是在严重缺乏人口的情况下,无意间,塞外民族在三国时代进一步挺近中原。 除了曹操,蜀国和吴国也缺人。 蜀国人口最多时只有100万,还比不上现在的一个三线城市。这点人口远远不足支撑国家建设和北伐中原。 然而,诸葛亮还是频繁发动战争。别以为这是老诸葛穷兵黩武,其实他每次出征的意图不过是“贩卖人口”。 所谓的“七擒孟获”,除了让北伐没有后顾之忧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扩充统治人口。 汉人不足,只能招募外来人员。吴国名将贺齐常年驻守在浙江、福建一带,当时的东南尚未开发,只有遍布山野的越人,贺齐的任务就是向南开疆扩土,然后抓越人当奴隶。 动用国家力量来“贩卖人口”,这是三国在那时候都采取的一个国家政策。 280年,司马炎灭吴。分裂百年的三国时代终于重新统一,因此,《三国演义》开篇说:纵观中国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但晋朝统一得有些尴尬,汉人不再占绝对人口优势,一旦统治民族的人口不占优势,就很难说清楚究竟谁是主体民族了! #五千年历史分享# #历史的启迪分享# #分享历史的启示#
在汉桓帝的永寿三年,也就是公元157年,东汉做了一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是5648
忆霜看历史
2024-06-21 21:26: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