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浙江余杭县发生了一个案件,牵进去的人比较多,主要的人物却只有两个,是杨乃武与小白菜。 杨乃武是浙江余杭县人,家住余杭县城,家境小康,襁褓之中父母逝,由寡姐把他抚养长大。 二十多岁考中秀才,同治十一年又考中举人,是余杭县里有名的青年才子。 小白菜乃一青年女子,叫毕秀姑,时年只有十八岁,平时喜欢穿绿色衣服,白色裙子。 俗话说,丑女妙龄也好看,何况毕秀姑长得十分漂亮,肤白唇红,再配上绿衣白裙,就像一棵嫩白菜,故人们称她为小白菜。 小白菜生得漂亮,偏偏家运不济,十八岁时嫁与本县一个豆腐坊的伙计葛品连。葛品连家也很贫苦,葛品连不但没有什么本事,人也生得不整齐,人们都叫他小大,可见是身材不高,品貌一般。 以毕秀姑之年轻美貌,何以会嫁给葛品连,这是人们长期以来研究此案时提出的一个疑问。 俗话说,好汉无好妻,癞汉娶花枝,大概只能用这句古话来解释毕、葛联姻了。 葛品连家贫,又长年在外做伙计。毕秀姑子身一人在家里,自然是闲话甚多。游蝶浪蜂,前后追逐不说,有势力的公子哥儿,也都想尝尝鲜。 毕秀姑一走到街上,就会有人前后赞叹: “可惜了,一朵鲜花插在一堆牛粪上。” “要吃白菜,多少钱一斤?” 葛品连家贫无依,只得住在毕秀姑父母家里。 原本不大的房子又挤进来一个葛品连,显得更拥挤了。 这时杨乃武家因杨乃武考中举人后有了一笔收入,大兴土木,修缮祖居,房子比以前大得多了,有空房出租。 大家都是余杭城里的老住户了,葛品连的母亲乃和杨乃武的寡姐商量,租住了杨家的一间房子。 杨乃武的寡姐一直住在家里,主持着杨家的家务。 葛品连一直在外帮工,只有毕秀姑一人在家,杨家也就让她一起吃饭,不必自己单独做饭,省去了许多时间。 余暇时节,杨乃武教她认字、读书。 虽说杨乃武热情可嘉,但教的偏偏是这位秀色可餐的十八岁的姑娘小白菜,外间难免有闲言碎语。 那些吃不到白菜的轻薄人便在外面传言“羊吃白菜”,甚至于有人把画有羊吃白菜图案的画贴到杨乃武家的门板上。 虽然如此,这些人可不敢当面来惹杨乃武,因为杨乃武一则是举人,二则很厉害,常替人写诉状,官府都有点头疼他。 由于流言甚多,为避嫌疑,毕秀姑搬出杨家,满以为这下子可安全无事了。 不料“牛吃白菜”,本县县令刘锡彤有个儿子名为刘子翰,早就垂涎于小白菜的美貌,设计奸污了她。 事为葛品连察觉,把毕秀姑痛打一顿,毕秀姑的婆婆沈喻氏虽然责备儿子不该打秀姑,但也对小白菜疑神疑鬼,怀疑“羊吃白菜”。 美女门前是非多,倘若毕秀姑生得不像一棵小白菜、秀色可餐;而是如榆树根,粗壮丑陋,断不会出现“羊吃白菜”的流言,也决不会出现“牛吃白菜”的事实。 小白菜之所以涉讼多年,主要是她的丈夫不久突然在家病亡,据医生诊断是癌症。 从今天医学的情况判断,卧床发抖,时欲作呕,是急性脑炎的典型症状。 虽请医生诊治,但中医对于此病并无良法,且错诊为中暑,几天后病故。 葛死时正是阴历十月,南方还很暖和,葛品连口鼻出血,葛母怀疑小白菜投毒害死了儿子,问小白菜,小白菜自然不肯承认。 其实,葛品连病后,葛母即被小白菜请来,儿子发病的整个过程他是一清二楚的。 倘若是投毒(当时的毒药为砒霜),被毒者立即会有剧烈反应,腹痛难耐,满地乱滚,顷刻间七窍流血而死。 葛品连全没有这些症状,虽然口鼻流血,但并不是七窍流血。 葛母不是医生,但她却应熟知放毒而死的人应有的这些症状。 这是因为,著名的中国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在中国城乡家喻户晓。 在水浒的故事中,“武松杀嫂”这段故事广见于各种评弹、说书、戏曲中,大部分成年的中国人从图书的描写中,从说唱的形容中,从戏曲的表演中熟知武大喝了砒霜后满地乱滚,七窍流血而死的惨状。 在戏曲表演中,为了让演员有机会在脸上抹上红颜料,广泛地运用了烟火技术。当武大喝了砒霜后满地乱滚之时,放烟火的人在舞台上打出一团烟火,既强调了凶杀的气氛,也便于演员在这一道烟火的遮蔽下飞快地在脸上抹上红颜料。 于是,烟火散后,人们看到一个七窍流血的武大在舞台上站起来,费劲地唱上两句,表示对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抗议,然后猝然倒地:表示服素而死台上站起来,费劲地唱上两句,表示对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抗议,然后猝然倒地,表示服毒而死。 一阵烟火过后站在舞台上的七窍流血的武大形象,典型生动地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进行着服用砒霜而死的临床症状的医学教育,所以葛母是应该知道葛品连并非服毒而死。
1872年,浙江余杭县发生了一个案件,牵进去的人比较多,主要的人物却只有两个,是
语陌泣离过去
2024-05-24 10:00:18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