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10月,同治已是十七岁的少年天子,正是身体壮硕之时,该大婚了。两宫皇太后为同治皇帝选后妃,意见不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按着慈禧的意思,本是要以凤侍郎之女为同治的皇后的。凤女长得非常漂亮、人也活泼。 慈禧知道,皇后的人选固然应该以端重为要,但选了皇后给皇帝,是要她陪着皇帝过日子的,绝不是要她每天端着“端庄”的架子,板着脸给皇帝上课。既然是要陪着皇帝过日子,那么,当然要挑纯情美丽的少女了。皇帝也是人,他当然喜欢漂亮的姑娘。 有漂亮的姑娘给皇上做皇后,可以笼住皇上的心,使皇上不致分心。 慈禧太后是从宫女的行列里挣扎到太后这个位置的,深知如果自己不是长得漂亮些,又会来事,咸丰也就是文宗皇帝会喜欢自己吗? 但是,慈安太后不喜欢凤女。她觉得这个姑娘爱说爱笑,长得又太漂亮了,凤女当了皇后,岂不是成了艳后,别人会说闲话的。 于是,她提议以侍郎崇绮之女为皇帝的皇后。 崇女的年纪虽然比凤女小一岁,但看起来比凤女起码大三岁,相貌平平,不苟言笑。 慈安偏喜欢崇女,说她长相平平乃是有德量的标志,说她不善言笑乃是雍容端雅的表现。 总而言之,在为同治帝选后这件事上,慈安偏偏坚持要选崇女这个很难讨男人喜欢的姑 娘。 既然两宫皇太后各执己见,那么最后就听听皇帝的意见吧。 两宫皇太后让同治把他选中作后的姑娘的姓氏写在手心中,等一会儿展开给她们看。同治用朱笔写好后,握着手,走到两宫皇太后面前,展开手心,上面是一个朱红色的“崇”字。这就是说,同治选中了崇女做自己的皇后。 崇女既然作为皇后,凤女也就只好退而为妃,被封为慧妃了。 后妃已定。 鉴于皇帝年轻,为了保险起见,慈安太后又制定了一项规矩,取消皇帝过去“翻牌点名,毡裹美人”的办法,规定同治帝要临幸凤女或别的妃嫔,必须报告皇后,待皇后批准,用皇后的玉玺在皇帝的报告上盖印行文后,皇帝才能临幸女妃。 同治帝一向和慈安亲近,之所以选择宠女,因为是支持慈安和自己的妈妈闹别扭的原故,至于婚后的事情并未多想,反正自己是皇帝,还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阿玛、爷爷不都是这样吗? 慈安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偏偏制定了一个皇后一票否决制,把同治给难住了。 自大婚后,也许是习惯使然,也许是为了要顾到自己雍容端雅、有德量者的身份,皇后见了穆宗总板着脸,不苟言笑。 穆宗见了皇后,连一句调皮话都不敢说,生怕说错了会遭到皇后的批评。 皇后也没有什么更多的嗜好,一有空便背诵唐诗,或者写一些考证批点唐诗的文章。 自然,同治对这位皇后是说不上有什么感情的。 皇后礼仪不疏,皇帝心情冷淡,这在某些史家看来俨然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岂不知小夫妻好到相敬如宾的时候,那正是一点感情也没有的时候。 宾者,无论贵宾小宾,款宾穷宾,都是有别于家人的外人。 小夫妻相处如外人,那还有感情吗? 中宫无趣,同治想起了凤女的美丽与多情,便请求皇后批准他去临幸凤女。 皇后再雍容端雅,终究是女人,是女人就要拈酸吃醋。皇帝不喜欢她,视她为外人,这一点,皇后是早就感觉到了。 那么好吧,你看不起我,我也不能让你痛快,想找凤女那个狐媚子玩玩儿,别想。皇帝说尽好话,皇后就是不吭声。 同治无奈,只好跪下。这一下皇后更得意了,摇头晃脑地背诵起唐诗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皇后躺在床上,面朝里,越背越有趣。待了会儿,才想起跪在地下的皇帝,转身一看,皇帝早没有了,问了宫女,才知是去乾清宫去了。 从此,皇上就独居在乾清宫,不再与皇后见面。当然,没有皇后的批准,同治也见不了凤女的面。 两宫皇太后听了,心里十分着急,慈安急的是怕冷落了皇后,慈禧则是心疼儿子。慈安以“夫妇同居,人之大伦”的古训教训同治回到皇后那儿去住,慈禧则以“凑合一下吧”劝皇帝将就着用,谁知同治以独居办公为辞拒绝了两位太后的要求。 两位太后知道他不愿见皇后。独居办公,办什么公!朝里的一切都由两位太后裁决,他办个鬼公。 对儿子的不听话,慈禧早就有感觉,但没想到在婚姻大事上他也和自己对着来,好心当成驴肝肺,现在自己酿的苦果自已吃吧。 两宫皇太后因权力之争,都想控制皇帝,但心情悲凉的少年皇帝却以一种特别的办法报复他们。
1872年10月,同治已是十七岁的少年天子,正是身体壮硕之时,该大婚了。两宫皇太
语陌泣离过去
2024-05-23 19:00:27
0
阅读:95
28256
连慈禧身边的贴身宫女荣儿都知道同治的老丈人是满蒙状元公,光绪的老丈人是文不文武不武的大烟鬼。慈禧的眼光好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