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7月,曾国荃从椅子上站起来,踱到李秀成跟前盯着他的双眼。李秀成平静地迎接着曾国荃的挑战,曾国荃笑着对幕僚赵烈义等人说:“李秀成号称忠王,倒也名不虚传,生死关头还把好马让给幼天王,实属难得。” 曾国荃可惜地叹口气,遗憾地对李秀成说: “这个下场你应是早就可以料到的。假如本帅兵围金陵时,你能率部投诚的话,何致于落到这个下场” 李秀成毫无畏惧之色,反倒嘲笑起曾国荃来: “我虽被擒,但这并不能说明你有本事。这三年以来,你手下将领被我打死的还少吗?我够本了,你动手吧。” 曾国荃恼怒地说: “我叫你嘴硬!我今天就为那些阵亡的弟兄报仇。拿锥子来。” 亲兵送来一枝锥子,曾国荃拿起锥子,边刺李秀成边恨恨地说:“我叫你嘴硬,我叫你嘴硬。” 李秀成全身都是锥眼儿,血流如注,但他咬着牙,一声不吭。 曾国荃累了,叫来亲兵,吩咐把李秀成推出凌迟处死。 赵烈文劝他暂缓发落,等曾国藩赶来审讯,这才留了李秀成一条命。 曾国藩令人把李秀成押来,李秀成已被强迫薙发,穿着囚衣,被酷刑折磨得浑身伤病。虽然如此,忠王仍然英气逼人。 要按着曾国藩的脾气,恨不得立即把他碎割解恨。 咸丰七年,就是这个李秀成统带大军逼近祁门大营,曾国藩无兵可守,已写好遗嘱,准备尽节。但是,现在他还有更重要的事,他要从李秀成口中掏出金陵藏金情况。 “坐吧。” 曾国藩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说,“你也知道,你犯的是死罪,是谋逆大罪。大清律例上说,谋逆大罪,不分首从,一律凌迟处死。不过,你若能从实招供,本部堂亦可以从轻发落。” 曾国藩讲完走了,留下来两个官员负责审问。审讯结束后,又让李秀成写供词。 李秀成的供辞写得很长,写得也很快,几天就写了几万字。 曾国藩看了供辞,对幕僚说:“据供辞看,秀成显有乞怜之意,立即将他正法。” 李秀成当即被处死。 几天后,朝廷的谕旨下达,令将李秀成、洪仁达、洪仁发等诸王槛送北京。 但是这些人全都被处死了,曾国藩只好上折说明谕旨来到时,为防逃跑,以致反复,已将李秀成、洪仁达、仁发等伪王全部正法,以绝后患。 折子上去后,朝廷又有谕旨下来,认为将诸伪王就地正法所办甚是。 现在,曾国藩必须正面回答朝廷提出的金陵财宝的问题,这是一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 但曾国藩回答得很好,他是怎么回答的呢? 于是他给朝廷写了一份奏折 恭亲王读完奏折,冷笑两声,克复老巢而全无金银,可能吗? 但是,这只是他的推断,并无证据。 金陵是否有藏金,只有两类人知道,一类人是太平天国的诸王及将士,但是湘军破城后搜杀三日,玉石俱焚,即被俘之忠王李秀成等亦被早早处决,就连洪秀全的尸体也被挖出鞭尸,这一类人已基本死尽。 死无证据;一类人是湘军将士,破城后他们是否发现有贼窖,只有他们自己能说清楚,但是,他们愿意说吗? 奕诉叫军机处把这道奏折用黄匣子装起,呈交太后御览,他要看看太后的本事。 第二天早朝时,恭王被叫起,来到勤政殿。 慈安太后坐在东边,哄着中间的小皇帝。 慈禧太后坐在西边,板着脸一声不吭。 显然,曾国藩的这道奏折令她们大为失望,也使她们很生气。 过了会儿,慈禧开口了: “六爷,曾国藩的这道奏折你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奕訢学着奏折中的口气说: “克复老巢而全无财货,实出微臣意料之外,亦为从来罕闻之事。” 慈禧笑了: “六爷,你可真逗。不过呢,我们还能再说什么。李秀成杀了,洪秀全死了,找谁问去?” 慈禧说到这里,脸上浮起一层杀气: “我们姐妹俩商量了,这个折子先留下。” “喳!” 奕訢磕了头,退了出来。 军机大臣们围了上来,打听这个折子的处理情况。奕诉笑着说:“留中了。” 留中了? 军机大臣们都感到意外。 过去也有奏折留中不发的情况,但那是留着奏折好派用场,这个奏拆留着能派什么用场呢? 想是这么想,可谁也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1864年7月,曾国荃从椅子上站起来,踱到李秀成跟前盯着他的双眼。李秀成平静地迎
语陌泣离过去
2024-05-21 09:59:55
0
阅读: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