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生陈赓参加南昌起义时,在贺龙的队伍上担任第6团一营营长,按如今的衔级标准,至少是一名少校军官;而北伐军第24师教导队出身的粟裕,刚刚是叶挺部队的一名班长,至多是一名上士,有着明显的军中“阶级差别”,注意一个是校官一个是老兵!毕竟军事养成教育的层次不同。
在各地红军大发展的1931年,陈赓“空降”到鄂豫皖苏区,担任红四方面军的团长、师长等职;而粟裕从井冈山起步,历任红一方面军的营长、团长、师长等职,成为青年将领中的新星,单论“师长”职务的话,已经追平了黄埔名将陈赓。
还是有细微区别的,陈赓率领的红12师,可是四方面军的头等主力师,拥兵3000余人;而粟裕的一方面军红64师,是由损失惨重的红22军(赣南游击队升格)缩编而来,实际兵力仅800余人,两位师长的份量并不一样。
长征开始前,两位未来的开国大将,在军旅生涯中都遭受了重大挫折,先是陈赓在战斗中负伤,转赴上海治疗后留在了特科,再后来不幸被捕,虽逃出虎口到达苏区,却因为必须的“审查期”,只能担任步校校长以及干部团团长(非步兵团),职级等于原地踏步。
粟裕本来已跻身“军团首长”级别,不料红十军团作为“抗日先遣队”北上期间,遭遇重大失败,军团参谋长粟裕仅率400余人突围成功。此时中央红军踏上了长征路,粟裕只好率小部队坚持打游击,到奉命下山参加新四军整编时,手下只有几百人枪!
而到达陕北的陈赓,恢复职级担任红1师师长职务,这又是一个头等主力师,所以说粟裕未能跟随党中央长征,虽然在实战中得到了锤炼,战术水平和指挥能力大大提高,却也严重影响了职务晋升!
一、抗战初期陈赓职级高于粟裕
当年土城战役时,率干部团如神兵天降的陈赓,曾被毛主席亲口表扬:“这个陈赓,可以当军长”!事实也如此,陈赓担任红1师师长不久,本来是准备提拔为红31军军长的,从而带领这支四方面军部队走出阴霾。
然而正式命令还没有发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工作,便进入实操阶段,红军将领们当时普遍降二级任用,这就解释了,陈赓因何能够直接出任八路军129师386旅的旅长,该旅以红31军为主体编成,拥兵7000余众,妥妥的满编步兵旅。
而粟裕在新四军的首个职务,仅是第2支队(旅级)的副司令员,该支队成立时仅1200余人,还不及386旅一个团的兵力多,且粟裕还是副职。因此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初,陈赓的军职和军权之重,明显是超过粟裕的,也深得中央领导的信任。
实际上,386旅在抗战前期的战绩,也要远远大于新四军第2支队,长生口、七亘村、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名扬华北战场,仅神头岭伏击战就消灭了1500多名日军,这种规模的对日作战,新四军各支队显然是打不出来的,兵力火力都有相当差距。
陈赓的386旅,由此成为华北抗日战场的王牌部队,被美军观察员誉为“中国最好的旅”,日本人也一度气急败坏,在装甲车上刷标语:专打386旅。至1941年初,陈赓已经出任二级军区(太岳)司令员。
而386旅主力干脆被改编为八路军总部直辖的“机动兵团”,堪称威名赫赫,同一时期粟裕升任第2支队“代司令员”,1939年指挥水阳镇伏击战,歼灭日伪军400余人,总体来看,所部战斗力还是略逊于386旅。
在1940年的黄桥决战中,尽管粟裕取得了歼敌11000人的重大战果,然众所周知,打得是韩德勤的顽军,要说意外的收获,就是粟裕将军的大兵团指挥能力,初露锋芒!
二、陈赓突然奉调返回延安学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