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丞相是“高危职业”?!

乐蓉谈文学 2024-03-25 12:31:23
🌟《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方志远]🌟 🍃 明代的政治制度和权力机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中央集权异常强化,同时也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 . 因此,研究明代的政治体制和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演变历史,也可以从中窥探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变化的特点和本质,理解封建体制走向灭亡的必然性。 🍃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急需将权力抓在自己手里,对国家进行管控。处理政务的核心机构中书省被废除,被认为权力过大而“把持朝政”甚至被怀疑可能“谋反”的丞相被废除。 . 此前曾有多名丞相如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等,因为各种理由被处死,这可真是一个“高危职业”。 🍃 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度后,国家权力和政令决策权直接牢牢地掌握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手中,大权独揽,即使后来正式设立内阁和首辅,也只是作为皇帝的“顾问”。 . 明朝廷逐步形成了皇帝、内阁、内监的三角式中央决策系统,明代前期的皇权从上到下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后来的清朝也沿用了明制并进一步走向极端。 🍃 随着国家的壮大和社会发展,皇帝难以“事必躬亲”。明朝廷又发展出一系列直接受皇帝管控的机构和职位,代替皇帝向下管理,皇帝“垂拱而治”。 . 但这也埋下了许多隐患,官僚集团在无形中不断壮大,宦官势力也在加强。明代中后期出现国本之争、东林党争、宦官专权等乱象,将明朝一步步推向灭亡。 🍃 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百家讲坛”主讲人方志远教授的这本学术专著,在绝版15年后再次出版,还增加了“明代国家权力结构演进简表”,是研究明史不可错过的经典作品。 . 方教授通过丰富详实的史料、条理清晰的内容框架和透彻的分析,对明代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及权力机构的特点、演变历程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又清楚明白的梳理和解读,剖析其中的权力关系状态和发生变化的前因后果,揭示了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的本质。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