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及其镇馆之宝希望钻石。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是由史密

平松看过去 2024-01-13 07:18:03

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及其镇馆之宝希望钻石。

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是由史密森尼学会管理的一座博物馆。史密森尼学会自大清道光十八年(1838)开始收集自然历史标本,经过多年的积累,最终在大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成一座博物馆。博物馆建筑的设计特点是罗马风格的门廊入口和圆顶大厅,大厅里是来自非洲安哥拉西南部的奎托河地区最大的非洲象。这只非洲象于1955年被发现,用了16个月时间抓获。

博物馆于1910年开放,以其世界上最庞大的自然历史标本和人类文物收藏而闻名。庞大到什么程度呢?博物馆拥有超过1.46亿件藏品,包括植物、动物、化石、矿物、岩石、陨石、人类遗骸和文化艺术品,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历史藏品收藏地之一。

在如此众多的珍宝里,最知名的是传奇的希望蓝钻石(Hope Diamond,图三),以其独特的深灰蓝色和传奇般的诅咒史而闻名。它重量45.52克拉,长宽深分别为25.60毫米 × 21.78毫米 × 12.00毫米。这颗钻石的化学成分中含有硼,所以看起来偏蓝,通常被描述为“奇妙的深灰蓝色”,如果暴露于短波紫外线后,会展现出强烈的红色荧光。

希望钻石最初被发现于印度,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僧人因为偷了它而被活活烧死。1666年,法国宝石商人让-巴蒂斯特·塔维尼耶(Jean-Baptiste Tavernier)将它买下后带到法国,卖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当时的钻石重112又3/16克拉,塔维尼耶为了突出其重量,只做了简单的抛光,没有经过其他的工艺打造,因此重量是现在的钻石的两倍多。路易十四于1673年命珠宝匠将它切割打磨处理成了67又1/8克拉,并命名为“法兰西之蓝”。没想到路易十四在佩戴了一次之后就患上了天花。这颗“法兰西之蓝”传到路易十六和皇后的手上后,法国大革命爆发了,两人双双上了断头台,图四是断头皇后玛丽安东尼的钻石耳环。此后,法兰西之蓝被盗贼带到英国的珠宝市场,经过切割打造,它的重量又减少了20克拉。1830年,钻石被一位叫亨利·菲利普·霍普(Henry Philip Hope)的人买走,Hope的意思是希望,于是这颗钻石便被叫为“希望蓝钻石”,直到1901年,这颗钻石一直属于霍普家族。后来一位荷兰宝石匠费尽心机得到了这块宝石,结果被他的儿子偷走,宝石匠一气之下自杀身亡。美国华盛顿邮报继承者麦克兰买下了这颗钻石,不久后他儿子在车祸中丧生,他本人也因此得了精神病,女儿也服安眠药自杀身亡。由于有这么多故事,这颗钻石也成了著名的诅咒钻石。

1958年,希望蓝钻石最后一位拥有者哈利·温斯顿(Harry Winston)将它赠予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学会专门安排了一支专家团队,用一年时间借助3D数字成像技术模拟出钻石被打磨前的原样,最终确认这颗的蓝宝石的真实身份,就是路易十四的法兰西之蓝。

宝物亲见,合影留念。

#谢田看宝##生活就要这样浪#

0 阅读:0
平松看过去

平松看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