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猿看文物##历史云讲堂#
时间如白驹过隙~从古至今珍惜时间的理念一直都存在我们的脑海中,那古代是如何来测定时间的呢?其中会用到什么天文工具呢?今天小猿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圭是测度影长的天文工具。《周礼·考工记·玉人》记载:“土圭尺有五寸,以致日,以土地。”土是度量的意思。在夏至这一天,槷(niè)表正北影长一尺五寸,与土圭长度相等。陶寺遗址出土两件,一件一孔,长13.8厘米,一件两孔,长16.6厘米。二圭相重共长30.4厘米,或许反映该地当时夏至正午影长。在这里将介绍一下双孔玉圭。
▷双孔玉圭
新石器时代(约10000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
陶寺遗址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现在首都博物馆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特展—“辉煌中轴”中展出
⭕槷(niè)表是天文工具。在远古时代,人们发现物体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投射影子,而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有规律的变化着。人们逐渐有意识的以标杆作为专用物品来观察影子的变化与时间、方位的关系,于是产生了最古老的确定方向、时刻、节气的天文仪器—表。测日影的标杆称“槷”,故称之为槷表。
▷槷表
新石器时代(约10000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
陶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藏
现在首都博物馆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特展—“辉煌中轴”中展出
⭕土圭与槷表搭配,完美的将四方位、准确时刻、二十四节气呈现给我们~
图、文|观察猿小羊
图1|双孔玉圭全形图
图2|双孔玉圭侧面图
图3|槷表
图4|土圭介绍
图5|表竿与玉圭的搭配使用
图6|槷表定向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