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强占东北三省,并扶持满清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随后,欲壑难填的日寇继续向南侵略,越过山海关、长城一线,将热河省一口吞下。1935年11月,又引诱国民党冀东专区专员殷汝耕公开发表投日宣言,成立伪政权“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冀东22县从此宣布“自治”,脱离国民党当局控制,落入日寇魔爪下。
5000八路军挺进冀东
1938年5月,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团长宋时轮率部挺进晋察冀军区平西抗日根据地,与驻守此处的晋察冀军区邓华第6支队成功会师,并合编组成八路军第4纵队,以宋时轮为司令员,邓华为政委,辖下第11、12两个支队,另有直属独立营、骑兵大队等,总兵力共5000多人。
6月8日,4纵从平西,沿途连破昌平、延庆、永宁、四海等城堡,并在平承铁路以西的沙峪村,伏击全歼日寇200余人。6月17日,又猛攻热河南部重镇兴隆县城,重创守军;4纵主力到达蓟县的靠山集、将军关一线,距离华北日寇的统治核心北平城已不足200里。
邓华
冀东地区已有良好群众基础
冀东人民虽已沦陷3年,但抵抗的烽火从未熄灭。尤其是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方面不断向当地派遣红军干部,开办干部训练班,集中培养武装斗争的骨干力量。乐亭、滦县(今滦州市)、迁安、遵化、蓟县(今天津市蓟州区)、丰润和唐山的党组织更利用各村镇的小学校,开办成人夜校,进行抗日宣传。
1937年12月,在河北省委和冀东党组织的发动与领导下,“华北人民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冀东分会”成立。会员迅速增至1.5万余人,分布在周边10个县。一些国民党员、抗日的地主及民团武装,在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也纷纷加入。至1938年5月,冀东已组成约3000人的武装力量,其中在我党直接领导下的12处、约2500人。
各地民众纷纷举兵起义
此番,八路军主力挺进冀东,群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中共蓟县县委率先迎接挺进部队领导机关,商议武装起义组织和扩大游击队;当地马伸桥民团300多人也立即宣告起义,砸了警察所,击毙伪警官。鉴于起义时机已经成熟,冀东党组织在丰润田家湾子召集会议,号召“全冀东人民武装起来,迎接八路军东进抗日”“拥护我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有人出人,有枪出枪,有钱出钱”“夺取敌人武器武装自己”“欢迎伪军反正参加抗日”。
原定起义日期为7月16日,但因行动暴露,不得不提前发动。7月6日,滦县港北首先起义,消灭滦县伪保安队300多人。紧跟着长城以南,渤海湾以北,抚宁县(今秦皇岛市抚宁区)以西,通州以东,到处都燃起起义的烽火。起义队伍同八路军第4纵队相配合,一度攻占迁安,蓟县、平谷、玉田、乐亭、卢龙6个县城和全部村镇,逼迫许多伪军人员调转枪口,进一步壮大了声势。
到起义最高潮时,很快波及20多个县,参加起义的人数达20余万,并组成7万余人的冀东抗日联军和近3万人的其他抗日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