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政论文与同学们共同探讨2025年广东省申论县镇卷第二题的作答思路,并拟定参考答案。
我们先看题干:
G市专题调研组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全市“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如果你是调研组成员,请根据材料4,拟写报告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两部分的主要内容。(30分)
要求:
(1)问题梳理全面、准确;
(2)对策建议合理、有针对性、具体明确;
(3)紧扣材料,条理清晰;
(4)篇幅不超过300字。
这道题不难,但根据网络上一些人拟定的参考答案来看,高分的考生应该不多,大多数考生得分应该在15~22分之间。
一是问题和建议的答案字数分配不均衡。大多数答案,问题和对策的字数相当,不符合这道题的分值分配比例。这道题主要考察考生“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能力,重点是解决问题。我认为30分应该分配为:问题10分左右,建议18分左右,条理2分左右。
因此,答案中的问题,梳理得再全面,最多也只能得10分。然而,你将文字都用在问题上,受答案总字数所限,建议部分的文字必然要精简,就没有地方写出更多包含采分点的关键词,就无法得分。
二是跑题严重。问题题干要求,要围绕“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建设情况”找问题、提建议。然而,很多答案没有围绕这句话。
比如:一些答案把“以人工为主”作为问题,但这是“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建设情况”的问题吗?不是,没有机械装备和全自动化机械生产线,才是问题。
三是表述不准确。给定资料出现多个主体,大多问题没有共性。如果省略主语,问题表述就会不准确,也提出有针对性地建议。
比如: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问题是“缺关键设备和专业人才”;而种植加工领域的问题是“机械设备投入使用率,农民用智能管控设备热情意愿不高”。
比如:有的答案梳理问题为:缺乏专业人才、效率低、宣传不足、流程不清,等等,都没有明确主体是什么,表述都不准确。
如果上述的关键词是采分点,最多也只能得一半的分数。
四是建议不合理,没有针对性,也不够具体明确。作答要求“紧扣材料”,但一些参考答案仍然出现给定资料中没有的语言表述,也经不起推敲。
比如:有的答案建议“由专人上门疏导茶农思想,讲解机械设备好处”。
各位同学想想,这么多农户,由专人一家一户上门辅导,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财力,这建议合理可行吗?
各位同学再想想,给定资料已给出“这些农民大多数年纪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主要依靠个人经验开展劳作。”这些文化较低,传统观念重的老农户,仅凭你的三言两语就能说服吗?这建议有针对性吗?
各位同学再想想,给定资料已给出“G市其他农业产业的不少农民都存在类似情况”,你单单解决茶农不用机械的问题,有用吗?这建议具体明确吗?
因此,这些建议完全没有用。那么如何提建议?给定资料已给出:“他们虽然有着强烈的增产增收愿望”“相信机器不如相信自己的手艺”两句话。
建议就是让老农户相信机械可以帮助增产增收,这才是解决问题的重点。
五是答案内容没有条理性。问题具有个性化,实现条理比较困难,只能按照主体分类。但是,提建议要结合全部问题,就需要有条理性。
就“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建设情况”而言,首先要研发出机械设备、其次要能使用机械设备,最后要保障机械设备使用。需要按照这个条理组织答案。
六是认为问题和建议要一一对应。这是错误的思维。首先,作答要求并没有明确“问题和建议要一一对应”。其次,问题具有个性,对策具有共性,也就是一条建议可以解决多个层面和角度的多个问题。最后,建议一般要求逻辑性,问题一般只要求分条分类,两者无法实现一一对应。
因此,除了作答要求明确提及“问题和建议一一对应”,否则并不需要。
下面,我结合网上一些参考答案,谈谈哪些是容易被考生误判成的采分点。
1.问题:政策不完善或政策知晓率低
不是问题,而是产生“企业不能申报科技攻关项目”的原因。
2.问题:人工为主
前文已经分析,“人工为主”不是“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建设”的问题,而是问题的背景和现状。
3.问题:农民观念落后
不是问题,而是“农民用智能管控设备热情意愿不高”的原因。
4.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善
不是问题,给定资料提及:上山缺乏平缓的道路,仅有农户自己用锄头辟出的林间小道,上下山通行不便。
看似修路可解决问题,但给定资料还提及:建议市里加强竹子、茶叶、柚子等这类产业的机械化、智能化设备研发和引进推广。
申论命题人的观点是:专门的机械化、智能化设备能走“林间小道”。再者,如果使用农业科技设备都要修路,就需要大量资金,因此建议不可行。
5.建议:允许企业牵头科研项目,放宽政策限制
不准确。为什么不让企业牵头科研项目呢?根据给定资料,因为很多企业不具备能力,且牵头可获得专项资金,不可控因素很多。但是,本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事业单位,又对企业所需的科技设备需求不够了解,项目科研不能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因此,必须要共同研发。
6.建议: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吸引外来人才。
不准确。给定资料提及:一是柚子深加工有一定专业性,但这方面的人才还比较欠缺;二是当地人才稀缺的问题也被放大;特别是提取技术、炮制工艺等方面的人才很难招到。这两个方面说明:
第一,培养人才需要时间和精力,而科技赋能农业产业没有时间去等,需要现在、马上解决问题。
第二,企业也想招人才,但由于宣传途径、招聘渠道、影响力等因素招不来。这时,就需要政府帮助企业招聘人才。
第三,“培养相关专业人才”这种表述不准确,什么叫相关,与什么相关,表述不清晰,应该表述为:招聘农业科技所需专业技术人才。
7.建议:举办线上线下辅导班,开展专题宣讲,对智慧设备提供资金补贴。
解决不了问题。根本问题是农户不相信智慧设备可以“增产增收”,辅导培训和补贴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8.建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方便机械使用。
前文已提及,这不是基础设施问题,而是现有的科技设备针对性不强。如果按照专业需求,研发智能化机械,就可解决问题。
整个答案的分析归纳、合并组合的思维过程,以及具体理由,需要很多文字进行阐述和解读,由于篇幅原因,我就不在本文内容中展开了。
政论文原创的2025年广东省申论县镇卷第二题的参考答案(共282字):
存在问题:①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缺关键设备和专业人才,没有全自动化机械生产线,企业不能申报科技攻关项目。②种植加工领域机械设备投入使用率低,农民用智能管控设备热情意愿不高。③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力量和药理标准化建设不足,当地技术人才少。
对策建议:①允许有科研能力企业和本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事业单位共同申报科技攻关项目,联合研发和引进所需的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设备。②建立使用智慧农业设备试点,与人工劳作效率对比,用数据让农民相信可增产增收。③对有种植规模特色中药,政府与企业和学界合作研究药理、推进标准化建设,申请建立国家级标准;向全国招聘农业科技所需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