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老陕在蜀留下“亚洲第一”的宝藏,让有人一夜暴富让有人身陷囹圄

“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能识破,买尽成都府。”我站在距离成都市几十公里外的眉山彭山区江口古镇,望着两河交汇的地方,

“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能识破,买尽成都府。”

我站在距离成都市几十公里外的眉山彭山区江口古镇,望着两河交汇的地方,心里想:就是在这里,一个陕北汉子,留下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宝藏。

那一年,和李自成齐名的大西王张献忠退出成都时,从府河沿岷江顺流而下和对方大战,号称作战“陆上第一”的张献忠,却大败于江口,大量的金银财宝来不及运走,就遗落到了这里。

这些金银财宝有抢劫明朝藩王的财物、州县官府的库银,还有大量来自民间百姓的金银财宝,以及张献忠自己铸造的货币、打仗用的兵器。

因为数目巨大,张献忠就把这个地方作了暗记,以图后来发掘,于是就留下后来这个民谣。

民谣数百年来代代相传,甚至于民谣也出现另外的版本:“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石牛”和“石鼓”换成了“石龙”和“石虎”。

故事就是故事,数百年来都是故事。

但是在江口镇的东山顶上,真的发现了雕刻的石龙和石虎,对财富的渴望是人类的通病,这就引起有些人的觊觎,但是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直到2016年,“张献忠沉银”被盗挖倒卖案告破,大家都惊呆了:

8件国家一级文物、38件二级文物、54件三级文物,涉案文物交易金额3亿余元!这是2016年全国破获的最大文物案!

犯罪嫌疑人宋某一次下潜,居然摸到一个“金坨坨”——金老虎,有人出80万。3天后在同一位置,宋某再次下水,又摸到了一方金印,上书“永昌大元帅”!

后来这两件文物有人出价800万售出。

在追回的文物当中,“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尤为引人注目。这枚国家一级文物,以800万元卖出,再后来买方袁某将这些一起打包,以1360万元的天价,卖给了西北某省商人范某。

有研究者说,九叠篆刻“永昌大元帅”金印应该是张献忠本人持有。

这些追缴的文物,让全国的考古专家不得不重新审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虽然很多传说只是传说。

再说,当江口埋有张献忠财宝的消息不胫而走后,乱挖乱采盗掘贩卖文物情况十分严重,当时整个河滩都是挖宝人。

我看着眼前滔滔河水,心里想着那个场面:每天夜晚,数百条小船在江面上飘着,有人一夜暴富,之后有人锒铛入狱。

于是江口沉银发掘工作立即开展,在岷江水少的时候采取先围堰再发掘的方案,抽干河里的水,一点一点的发掘。据说这次发掘工程,也花费了好多个亿。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掘,在褐红色古河床的低洼地方,就发掘了大量的金银财宝,新华社发的消息说找到了一万多件水下的宝贝,这就彻底儿证明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故事是真的。

这枚五十两的金锭,上面刻着“长沙府天启元年”,说明是明朝政府从长沙收上来的税款。这个国宝级的一级文物“长沙府天启元年伍拾两金锭”,为已知明代金锭中最大锭型。

还有西王赏功,张献忠自铸银锭……

这里不仅发现了金银,还挖出了大量用来包装银锭的木鞘,也就是装银锭的“快递包装盒”。

江口镇是一个古老的地方,街道上还有很多的老房子,只是街面少有人。

金马河其实就是岷江的干流,府河也是岷江的分流,金马河在江口镇与府河汇流,又称岷江,金马河之名于此为止。

我一直在找“江口沉银遗址”的石碑,刚好遇到一家人回来,一位年轻的女子听说了来意,说碑子在哪里不知道,但是沉银就是在这两河交汇的地方。

她用手指着远处交汇口上的陆地说,那里就是江口沉银博物馆,不过还没有开馆。顺着她指的方向看,确实有一片建筑,但都没有完工。

唉,要是博物馆开馆,就能看到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伍拾两金锭、大西国的金封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运载银两的“木鞘”……

根据现在的资料,这里已经挖掘出近八万件文物,价值据说有三十个亿。

还有人说,这或许只是张献忠藏宝的九牛一毛,或许还有更多的宝藏等着你去发现。

望着岷江滔滔河水,不知道还有多少宝贝藏在这水下面。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