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老蒋一怒改判:吴石将军从死缓到枪决的真相

老蒋一怒改判:吴石将军从死缓到枪决的真相一身刑伤,左眼失明,却宁死不屈——吴石将军的坚韧,让蒋介石感到了深深的恐惧。19
老蒋一怒改判:吴石将军从死缓到枪决的真相

一身刑伤,左眼失明,却宁死不屈——吴石将军的坚韧,让蒋介石感到了深深的恐惧。

1950年6月7日,蒋介石在审阅“吴石叛乱案”判决书时勃然大怒,推翻了军事法庭的死缓判决,亲自批示执行死刑。三天后,吴石将军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

这一急转直下的剧情,并非因为出现了新的罪证,而是由于吴石在狱中表现出的钢铁意志和坚定信仰,让蒋介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01 白色恐怖,英雄落难

1950年3月1日晚,台北的空气中弥漫着白色恐怖的气氛。国民党保密局特务敲开了吴石在台北的家门,以“为中共从事间谍活动”的罪名将他带走。

这位曾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的中将,从此身陷囹圄。

吴石入狱后,遭受了极大的酷刑和反复审讯。特务们为了逼他说出中共在台湾的组织情况,使尽了各种手段。

酷刑折磨导致他左眼失明,双腿肿得无法正常行走。在仅5平方米不到的牢房里,有时甚至挤着10个人,连坐下都成奢望。

尽管身体受到严重摧残,吴石的意志却丝毫没有动摇。在保密局的狱中,他遭受了极大酷刑,反复审讯,但他信仰坚定,始终没有屈服。

对吴石的侦讯,无疑极其困难,即便在牢房安插卧底特务,都是徒劳的。

02 辉煌往事,信仰转变

吴石,1894年8月生于福建省闽侯县,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他先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武昌预备军官学校、保定军官学校、日本炮兵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

吴石在军事领域的卓越才华,使他深受蒋介石器重。

抗战期间,吴石负责对日情报工作,后任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等职-5。1939年,他参与制定的昆仑关大战作战计划,协助战区司令张发奎指挥调度,创下了我军第一次以攻坚战打败日本“钢军”的战例。

然而,抗战胜利后,吴石亲眼目睹了国民党部队变“接收”为“劫收”,弄得人民苦不堪言,而蒋介石更是违背广大民众和平建国的意愿,悍然发动内战。

吴石对腐败的国民党当局彻底失望,开始倾向共产党。

1947年4月,经何遂介绍,吴石和中共华东局书记刘晓等人见面,与共产党正式建立联系-5。这位曾经的国民党中将,从此走上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03 秘密工作,贡献卓著

1949年7月,吴石奉调台湾担任“国防部参谋次长”。临行前,他将298箱保存无损的国民党军事绝密档案呈献给解放军。

这批珍贵的档案为解放军的后续行动提供了重要支持。

赴台后,吴石利用参谋次长的身份,继续为中共提供重要情报。1949年11月,中共华东局派女共产党员朱枫赴台与吴石联系。

一周后,朱枫来到吴石将军的寓所,从他手中接过全是绝密军事情报的缩微胶卷。

这些情报包括《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最新编绘的舟山群岛、大、小金门《海防前线阵地兵力、火器配备图》;台湾岛各个战略登陆点的地理资料分析;海军基地舰队部署、分布情况;空军机场并机群种类、飞机架数等。

几天后,这批情报迅速通过香港传递到华东局。

毛泽东主席看到这些情报后,当即嘱咐有关领导:“一定要给他们记上一功哟!”并赋诗一首:“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04 叛徒出卖,身陷囹圄

1950年2月,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后叛变,导致岛内大批中共地下党员被捕杀。吴石、朱枫等人的身份随之暴露。

吴石被捕后,面对威逼利诱和酷刑折磨,始终坚贞不屈。在狱友眼中,吴石“看不出什么表情,可以说是相当镇定”。

国民党当局也不得不承认,“对吴石的侦讯是最困难的事”,“他总是带着‘好心’来替别人洗刷”。

吴石在狱中草拟了一封绝笔书,其中有他对亲人最深的怀思,对理想最执着的坚守,还有对儿女最后的叮嘱。

他给子女写道:“学女,乖乖,要小心好好的看着,一切家中事请教胡伯伯,並请其照顾帮忙,门户好好的看,东西要收拾清楚。爹字。”

在生死关头,这位父亲依然流露出对子女深深的关爱。

05 审判突变,老蒋震怒

1950年4月7日,国防部参谋总长周至柔签报蒋介石,提出“参谋次长吴石叛乱案”已经侦查完毕,将组织高级军事法庭庭审。

蒋介石批复了“可照办”三字,认可了国防部的安排。

随后,由二级上将蒋鼎文为审判长,战略顾问韩德勤、刘咏尧为审判官组成的军事法庭,经过一个多月对吴石案的审理,将审判结果上报给了周至柔。

周至柔拿到的结果是:对吴石给予重判,但免于死刑。

周至柔认可了这个结果,转呈给了蒋介石。然而,6月7日,蒋介石阅了这份审判结果后,勃然大怒,在呈文上直接批示:蒋鼎文,韩德勤,刘咏尧审判不公,为罪犯说情,应该及时将这三人革职-1。

蒋介石的态度如此坚决强硬,就相当于直接给吴石将军判处了死刑-1。

果然,仅仅过了三天,6月10日,还是蒋鼎文,韩德勤,刘咏尧三人的“特别法庭”秘密审判了以吴石将军为首的四人。

现场庭审的时间非常短,仅仅问了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人的姓名,年龄,籍贯后,就匆匆宣告了四人死刑,立即执行。

如此儿戏的审判,明显就是在蒋介石的指示下,一次走过场的审判-1。

06 从容就义,精神长存

1950年6月10日下午4时30分,吴石、朱枫、陈宝仓和聂曦被押赴台北马场町刑场。

临刑前,吴石从容写下绝笔诗:“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香港《星岛日报》刊文称“吴石临刑前从容吟诗”。而当时的国民党官方报纸对这最后的诗作只字未提,有的只是“吴犯”“叛逆”等气急败坏的字眼。

与吴石一同牺牲的朱枫,在刚被捕时就曾用金锁片试图了结生命,以牺牲保全组织。国民党也感慨“此种维护重要工作,不惜牺牲个人生命之纪律与精神,诚有可取法之处”。

曾为吴石副官的聂曦,被押下囚车时依旧昂首挺胸,双目蔑视敌人。陈宝仓则面色平静,沉稳而立-10。

这位在抗战中遭日机轰炸受伤200多处没有阵亡的将军,从容面对即将到来的屠杀。

2013年12月,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落成。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烈士塑像面东而立,仿佛依然眺望着他们魂牵梦绕的故土。

吴石的遗骨在40多年后终归大陆,安葬于香山脚下福田公墓。墓碑上刻着:“致力全国解放及统一大业,功垂千秋……”

1975年12月20日,弥留之际的周恩来总理最后一次召见罗青长,留下最后的嘱托:“千万要记住,不要忘记台湾的老朋友……”

吴石将军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与信仰,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朽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