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最近在一次直播中忍不住吐槽了。他说现在全国的新造车公司都在吉利挖人。吉利简直成了汽车行业的培训学校。没有吉利培养的这些人才,很多新兴车企根本造不出车来。这话说得一点不夸张。行业里有个公开的秘密:去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人才流动,有超过三分之一都是从吉利去的新公司。电池、电机、底盘这些关键岗位的工程师,特别受欢迎。有个很典型的例子。小米汽车去年挖走了吉利研究院的核心技术人员。这位专家不仅带走了研发经验,还把吉利和沃尔沃合作的技术思路也带过去了。这种事在行业里已经见怪不怪了。威马汽车更是个典型。从创始人到高管,清一色都是吉利出来的。业内有人开玩笑说,威马就像是吉利的“毕业生创业项目”。吉利自己培养了近20万专业人才。他们在全国办了七所专业院校,投入巨大。现在这些人才都成了行业共享的资源,李书福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小鹏汽车的何小鹏也抱怨过类似问题。他说有的企业直接用两三倍的工资挖人,这让认真做研发的企业很受伤。据说小鹏自己的自动驾驶团队,也有不少工程师被其他公司挖走了。现在行业里的人才争夺确实很激烈。一位猎头透露,挖一个资深工程师,可能省下几千万的研发费用。这种诱惑太大了。不过现在整个行业确实缺人。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缺口会超过100万。特别是懂技术又有经验的高级人才,更是稀缺。吉利已经开始想办法应对。他们在加强内部培养,推行更系统的人才计划。毕竟光靠防是防不住的,关键还是要自己能持续培养人才。说到底,造车是场长跑。光靠挖人可能一时走得快,但想走得远,还得靠自己踏踏实实培养人才。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