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208年)冬,长江赤壁段,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即将上演,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号称八十万,旌旗遮天,战船蔽江,而对岸,孙权与刘备的联军不过五万,强弱悬殊,胜负似乎早已注定。
历史的戏剧性就在此刻上演,一场东风,一片火海,一代枭雄败走华容道,赤壁之战,这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究竟是谁的功劳最大?
1、诸葛亮——借东风只是传说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智激周瑜,几乎是赤壁之战的总设计师,但历史上,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大多为文学创作。
历史上的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确实发挥了作用,作为刘备的外交使臣,成功说服孙权联合抗曹,但当时他刚出山不久,年仅27岁,在联军中地位并不高,借东风更是无稽之谈,冬季刮东风在赤壁地区本是正常气候现象,并非什么神通广大之法术。
诸葛亮真正的贡献在于促成了孙刘联盟,为刘备集团争取到了喘息之机,这一战略眼光,确实不凡。
2、周瑜——赤壁之战的总指挥
周瑜,东吴的大都督,才是赤壁之战真正的核心人物,当东吴文官集团普遍主张投降时,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并精准分析了曹军的四大弱点:
曹军后方未稳,有后顾之忧;曹军舍长就短,放弃骑兵用水军;天气寒冷,马无草料;北方士兵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周瑜不仅是战略家,更是战术执行者,他率领三万东吴精兵,采用部将黄盖的火攻之计,亲临前线指挥,当黄盖的诈降船队点燃曹军战舰时,周瑜指挥主力趁机进攻,大破曹军。
《三国志》记载:“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周瑜才是赤壁之战的前线总指挥。
3、鲁肃——联盟的缔造者
在诸葛亮之前,鲁肃早已向孙权提出“联刘抗曹”的战略。当刘表去世时,鲁肃主动请求出使荆州,正是在他的斡旋下,孙刘联盟才得以初步形成。
鲁肃是东吴阵营中最早看清天下大势的人。他向孙权提出鼎足江东,以观天下的《榻上策》,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还要早七年。
赤壁之战前,他坚定主战,稳定了孙权的抗曹决心,没有鲁肃的前期铺垫,孙刘联盟根本无从谈起。
4、黄盖——火攻战术的执行者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则著名的歇后语背后,是黄盖的关键贡献。
黄盖敏锐察觉到曹军船只相连的弱点,提出火攻之计,他亲自率领数十艘满载薪草、膏油的小船,假装投降,趁东南风起时冲入曹军船队,一举点燃了曹军的胜利美梦。
没有黄盖的勇敢执行,再好的战略也只是纸上谈兵。
5、东风——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杜牧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场东风,确实是火攻成功的关键。
但东风并非如演义中所说由诸葛亮借来,而是赤壁地区冬季偶见的自然现象,长江一带,冬季刮东南风虽不常见,但确有发生,曹操作为北方人,可能不了解这一气候特点,而久居江东的周瑜等人则心知肚明。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