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家孩子鼻子总是堵,一天到晚擤鼻涕,吃了感冒药也没见好。”
最近,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门诊接诊了不少这样的患者。6岁的轩轩(化名)感冒一个月不见好,流鼻涕、鼻塞、头痛,还总喊“脸疼”。经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被确诊为急性鼻窦炎。
门诊部贺良友主任介绍,季节交替、气温骤变时,鼻窦炎进入高发期。很多人以为是“小感冒”,却因拖延治疗反复不愈,甚至发展为慢性鼻窦炎。
一、什么是鼻窦?
医生解释,鼻窦是位于鼻腔周围颅骨中的含气腔隙,左右各四组:额窦、筛窦、上颌窦和蝶窦。它们像鼻腔的“小房间”,通过小开口与鼻腔相通。
鼻窦不仅能温暖、湿润吸入的空气,还参与声音共鸣,并能减轻颅骨重量,在受到撞击时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当鼻腔受到感染(如感冒病毒、细菌)或炎症(如过敏)波及鼻窦,导致鼻窦开口堵塞、分泌物积聚,就容易引发鼻窦炎。
此外,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牙根感染等结构或邻近病变,也可能成为诱因。

二、鼻窦炎的典型症状
鼻塞:持续性鼻塞,擤鼻后短暂缓解,很快又堵。
流涕:多为黄绿色或脓性分泌物,量多且黏稠,常会倒流到咽喉,引起“鼻后滴漏”或咳嗽。
头痛与面痛:疼痛部位与发炎的鼻窦有关:
• 额窦炎:前额疼,晨起重、午后轻;
• 上颌窦炎:面颊胀痛,常伴牙痛;
• 筛窦炎:鼻根或双眼之间疼痛;
• 蝶窦炎:头顶或后枕部钝痛。
其他症状:嗅觉减退、口臭、乏力、睡眠不佳等。
三、感冒和鼻窦炎怎么区分?
很多人以为“流鼻涕”就是感冒,其实两者差别很大。
普通感冒通常流的是清水样鼻涕,量不多,伴轻微咽痛或低热,一周左右就能恢复;
而鼻窦炎的鼻涕往往是黄脓涕或粘涕,量多且黏稠,常伴鼻塞、头痛、面部胀痛等症状,病程可持续数周甚至更久。
如果“感冒”反复不愈,或持续两周以上仍鼻塞、头痛明显,就要提高警惕,尽早就医。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从“通”入手
医生介绍,中医将鼻窦炎归入“鼻渊”范畴,认为多由风热、湿热或气虚导致鼻窍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与通窍为主,而西医则侧重消炎、改善通气和引流。
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在临床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系统化治疗方案,针对不同阶段分层调理:
急性期:通过鼻腔置换疗法、雾化吸入、局部糖皮质激素喷鼻及抗生素治疗(针对细菌感染),缓解炎症、促进排脓。
恢复期:结合中医靶向穴位透药、穴位通络、红光理疗等方式,改善鼻窦引流,促进黏膜修复,降低复发率。
若患者经过规范药物治疗仍反复发作,或存在鼻息肉、鼻中隔明显偏曲、结构性堵塞等情况,医生会考虑鼻内镜微创手术,恢复通气与引流。
五、儿童鼻窦炎更需警惕
儿童鼻窦炎多以药物治疗为主,首选保守治疗,仅在药物无效时才考虑手术。
除感染因素外,腺样体肥大是儿童鼻窦炎的一个常见诱因。腺样体位于鼻咽部,若肥大堵塞后鼻孔,就会影响鼻窦引流,引起或加重炎症。
家长若发现孩子长期张口呼吸、打呼噜、鼻塞明显、流脓涕不止或夜间憋醒,应及时到耳鼻喉科检查,必要时行腺样体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