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婚姻还是生活,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杨振宁和翁帆相差54岁忘年恋,大部人看到的都是惊世骇俗,对翁帆的选择完全不理解,认定她沽名钓誉。
10月18号杨振宁因病逝世,甚至有网友调侃“翁帆终于解套了”,还流传出翁帆是接受国家派遣的谣言。
其实爱有许多种,肉体上的男欢女爱是最庸俗的,杨振宁和翁帆达到的,是最高维度的灵魂伴侣。

2004年圣诞节,82岁杨振宁和28岁翁帆,在汕头民政局牵手结为夫妻。短短一个月后,他们又在北京举行了低调却温馨的婚礼。
那时的翁帆青春貌美,一头乌黑的长发披散在肩头,虽然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脸上依然有着少女般的羞涩。
杨振宁则西装革履精神矍铄,白色鸡心领毛衣和深蓝色领带,让他看起来意气风发。
正是这对看似不可能的组合,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走一条“人迹罕至的路”。

翁帆用“象牙塔中的象牙塔”,来形容这段饱受争议的婚姻生活。
在由杨振宁为她营造的纯净世界里,她自称感受到的不是外界的纷扰,而是一种纯粹干净的相守。
面对漫天的争议,杨振宁表现的始终都很从容。
他曾坚定地预言:“不管今天大家对我们的婚姻是什么看法,到三四十年后,大家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罗曼史。”
事实也正如杨振宁所坚信的那样——在此后的20多年里,他们夫唱妇随相濡以沫,真的过得很好很好,就连杨振宁的三个子女,都对翁帆高度认可。

杨振宁与第一任妻子杜致礼育有三个孩子,长子杨光诺、次子杨光宇和女儿杨又礼,他们三个都很有出息,在各自的领域大放异彩。
杨振宁和杜致礼的长子杨光诺,是1951年在美国出生的。
据杨光诺回忆,他不仅得到了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的疼爱,三岁时曾与到访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合影,这成为了童年最珍贵的记忆。

杜致礼2003年在美国逝世,杨光诺和弟弟妹妹原本想把父亲接到身边照顾,却被杨振宁拒绝了。
2004年杨振宁宣布与翁帆再婚,杨光诺先是疑虑和震惊,但当他飞往北京见到翁帆,并且和她有过深入交谈后,便对她彻底改观并全力支持父亲的选择。
杨振宁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翁帆是“上帝送给我的最后礼物”,事实证明翁帆确实是真心爱慕杨振宁,无论在精神层面还是饮食起居上,都将杨振宁照顾得无微不至。

杨振宁以103岁高龄离世后,杨光诺在追忆父亲晚年时光时,曾多次动情地表示,父亲与翁帆女士的结合,让全家都成了受益者。
在杨光诺兄妹三人心里,翁帆是父亲身心健康的最大功臣,以及整个家庭“最温暖的依靠”,并对她那么多年来对父亲的悉心陪伴与付出,充满了深深的感激。
据说也是杨光诺主动提出,要父亲为继母做安排,让她在未来有稳定的居所和应有的保障,认为她值得拥有这些安排。

从国家权威媒体公开报道得知,杨振宁先生的遗产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位科学巨匠的理性与深情。
首先、杨振宁高达18亿的大部分现金和资产,由三名亲生子女共同继承,翁帆获得了清华园内那栋别墅的居住权,可以安居其中。
然后、除了清华园别墅的终身居住权,翁帆虽说没有得到遗产,婚后却拥有杨振宁在清华的工资、奖金等收入,貌似每个月大概100万元,21年下来至少有上亿。
最后、杨振宁更赠予了翁帆比金钱更珍贵的财富:在他的引领下,翁帆从硕士成长为清华博士,开阔了眼界,塑造了独立的自我。

而回望翁帆的成长轨迹,她远不止是“杨振宁夫人”。
在陪伴杨振宁的八千多个日夜里,翁帆从未停止自我提升,考入清华攻读博士,与丈夫合著《曙光集》并亲自编译,从英语专业背景跨入建筑与艺术史领域。
杨振宁不仅给了翁帆一个“纯粹干净的世界”,更成为了她学术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翁帆形容那段日子,是被知识与爱包裹的纯净空间。
在杨振宁先生离去后,翁帆写下的那句“有他多年的陪伴,我何其有幸”,让许多人真正理解了这段携手二十一年的婚姻。

杨振宁和翁帆用多年来的相伴,将一段不被看好的“传奇”,过成了互相成就的“日常”。
从青葱到成熟,翁帆用整个盛年相伴,也活出了属于自己的饱满人生。这份经历本身,就是无可替代的生命财富。
一个女人不可能嫁给谁都一样,因为嫁给了杨振宁,翁帆的人生才变得无比充实、高贵和伟大!
估计翁帆是不会改嫁的,见过了最好的,就再也无法接受平庸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