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欧洲车企呼吁,事态已失控,光刻机或遭停产,荷兰望中方解除制裁

卡脖子和玩双标,堪称这几年某些国家最热衷的两场大戏。卡脖子的意思人尽皆知,而玩双标更是他们的传统艺能。从芯片到软件,再到

卡脖子和玩双标,堪称这几年某些国家最热衷的两场大戏。

卡脖子的意思人尽皆知,而玩双标更是他们的传统艺能。从芯片到软件,再到各种“实体清单”,他们打着国家安全、规则秩序等名义挥舞大棒,不仅自己想借此大捞一笔,还“绑架”了不少盟友。

比起过去的洋洋得意,如今这记挥出去的重拳,看来是打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boomerang”(回旋镖)。

10月18日,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发出一份紧急呼吁,警告称欧洲汽车产业链正面临“失控”风险,并罕见地喊话,希望荷兰能推动中国解除部分领域的反制裁。之所以急得跳脚,有个要命的原因是:制造高端芯片的光刻机,可能要停产了。

光刻机,全称为掩模对准曝光光刻机。这玩意儿和我们普通人没啥关系,但却是芯片制造皇冠上的明珠,直接决定了一块芯片的上限。

为了这事儿,欧洲车企的巨头们急得团团转,德国甚至有官员暗示可能对部分光刻机核心组件(如蔡司镜头)的供应链进行干预;荷兰方面也一改常态,多次释放缓和信号,希望能坐下来谈。

很多人觉得奇怪:不是你们先动的手吗?怎么现在反倒叫起屈来了?

动静这么大,这记回旋镖当然没这么简单。

这记“回旋镖”憋了两年,现在真躲不掉了

圈内人肯定知道,欧洲的汽车和荷兰的光刻机,是两码事,但又完全是一码事。

过去几年,从5G设备到无人机,再到AI应用,欧洲市场上的消费者和企业,要么享受不到最先进的技术,要么就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更别说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面对中国车企的狂飙突进,欧洲老牌巨头们彻底成了“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典范。

而光刻机,就是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中,最核心的那张多米诺骨牌。

早在2023年,荷兰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宣布对顶级光刻机(尤其是EUV)实施出口管制, фактически 断了中国获得最先进制程芯片制造设备的路径。

随后,管制范围不断扩大,从EUV(极紫外光刻)扩展到部分成熟的DUV(深紫外光刻)设备。

2024年,中国宣布对镓、锗等关键半导体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

到了2025年初,反制进一步升级,将范围扩大到了某些特种气体和化工品,而这些,恰恰是光刻机镜头、光源等核心部件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佐料”。

就当很多人以为这只是一场“隔空喊话”的时候,一切却急转直下。

2025年9月,ASML(阿斯麦)首次在财报中预警,受上游特种化工原料供应不确定性影响,其部分型号光刻机的生产计划可能延迟。

很多人认为这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现在看来,这更像是一场精准的外科手术。有了ASML的预警,汽车厂商们才猛然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智能化”、“自动驾驶”,在芯片断供的风险面前,随时可能变成一堆废铁。

更要命的是,现代汽车对芯片的依赖早已病入膏肓。一辆高端智能汽车,从智能座舱到驾驶辅助,再到电池管理系统,需要超过1500颗芯片,其中不乏大量的高端制程芯片。既然躲不掉了,为何现在才开始喊疼呢?

说到底还是大势所趋,以前的侥幸心理,现在是真破防了。

不只是汽车,其他智能终端也高度依赖芯片。例如AI PC、AI服务器等等,这些都是欧洲工业4.0的基石,而芯片就是基石中的钢筋。用“卡脖子”的方式去限制别人,最终结果就是自己的产业链也变得脆弱不堪。

其他像航空、精密仪器等领域,虽然看似离得远,但芯片供应链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一场海啸。汽车圈尤其如此,智能化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风暴来了,假装看不见已经没用了。

回旋镖之下,谁在干着急?

在许多人眼里,欧洲车企这次的公开呼吁,最直接的刺激就是ASML带来的,网上充斥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评论。

这猜想是真是假不好说,但欧洲车企成了最疼的那个倒是真的。

自2023年以来,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白热化;自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以来,欧洲本土品牌更是压力山大,几乎是节节败退。

但大部分车企的应对和反击,只是聊胜于无。

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VDA)的一项研究显示,2025年上半年,欧洲用户购买新车的决策周期超过了8个月。不少人甚至选择中国的二手新能源车,因为智能化体验实在好太多了。

光刻机供应链的动荡,给了欧洲车企致命一击。

拿不到最新的芯片,意味着汽车的“大脑”更新迭代变慢,更智能的座舱、更安全的自动驾驶都成了泡影。此外,芯片短缺还会直接导致产能下降,多出来的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让本就低迷的销量雪上加霜……据德国经济研究所(DIW)测算,如果芯片供应问题持续恶化,可能导致德国汽车业20%的产能闲置。

相比各种华丽的“百年品牌”宣传,这样的打击更能让股东们清醒。

不过站在市场的角度看,比起车企的生死存亡,这一事件的“示范效应”估计更具冲击力。

它证明了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单方面的“脱钩”或“断链”都是不切实际的,最终会反噬自身。

特别对于那些在地缘政治中摇摆不定的国家,这件事的教训更明显,试图通过技术封锁来遏制对手,不仅可能无法如愿,反而会加速对手的自主研发进程。毕竟压力越大,动力越足。

安全性方面,产业链的安全才是真的安全。毕竟它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断裂,整条链都可能崩溃。

此前行业分析机构Gartner做过调查,虽然仅有20%的企业高管认为供应链是首要风险,但在经历过危机的企业中,超过80%表示后悔当初没有做好预案。

产业链上的蚂蚱,谁也跑不掉。

“左右为难”的荷兰,必须学会面对现实

围绕这件事,现在分别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它至少撕掉了“自由贸易”最后那块遮羞布,让所有人看到了残酷的现实。

坏消息是,想让这个回旋镖停下来,核心在于始作俑者,而他们似乎还没有彻底丢掉幻想。

首先,不论是欧洲车企的呼吁,还是荷兰政府的表态,都显得有些“投鼠忌器”。他们希望中国能“高抬贵手”,但对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却避而不谈。这意味着,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的根源。

过去搞制裁的时候,他们可以在华盛顿和布鲁塞尔之间长袖善舞。现在出了问题,却把压力都给到企业,让企业去喊话,这让很多网友不禁吐槽。

更麻烦的是,按目前情况,即便中国真的解除了部分反制,只要源头上的压力还在,下一次“卡脖子”只会来得更快。此外关于芯片制造,现在最致命的地方莫过于信任的崩塌。市场经济想要良性循环,稳定的预期比什么都重要。

如今,荷兰的处境最为尴尬。

ASML是其经济命脉,但其外交和安全政策又不得不紧跟美国。

最后是上文提到的,光刻机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样成立了,因为当今世界早已是一个紧密的整体,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总而言之,不仅没解决问题,反而制造了更多问题。

看到欧洲的左右为难、瞻前顾后,很多网友表示依旧是熟悉的味道。

在不少人看来,光刻机不仅是商品,更是地缘政治的工具,荷兰夹在中间,自然是里外不是人。所以如同当初面对5G问题一样,他们设下重重障碍,最终也困住了自己。

当然我们也可以抛开情绪,从更宏观的角度思考未来。

毕竟全球化的趋势,不会因为某些人的倒行逆施而停止。

更何况,所有人都清楚现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自主可控”的趋势根本挡不住。特别是AI技术崛起之后,更是需要强大的产业链支撑。一名欧盟的官员也私下表示,“我们正在为过去的短视付出代价,一个分裂的技术世界对谁都没有好处。”

换言之,修复好产业链,大概率也是欧洲各国的必选项。

既然如此,希望始作俑者们在感受到切肤之痛后,能坦然接受现实、拥抱趋势,一举改变人们对他们的刻板印象。

别再想着挥舞大棒,好好合作共赢吧!

评论列表

liuyang837
liuyang837 26
2025-10-20 13:18
你不可能一边对中国禁运,一边要求中国对你们开放贸易。
no守望者
no守望者 16
2025-10-20 12:59
先赔付一千亿欧元再说。
粤睇粤有计
粤睇粤有计 9
2025-10-20 19:22
白皮这么急,应该是国产光刻机有突破了
使钱巨恶
使钱巨恶 8
2025-10-20 17:38
是你们要砸碗的,就不要怪我们砸锅。
0759红沃滨城
0759红沃滨城 4
2025-10-20 20:27
望?往死整!操,尽是亡我中华之心
用户11xxx02
用户11xxx02 3
2025-10-20 17:23
有什么好望的,是你们先汪汪
陆果果
陆果果 3
2025-10-20 19:23
海盗后代想当猎犬成了猎物,本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现在慌慌张张连滚带爬。
总要有个名字
总要有个名字 3
2025-10-21 01:19
荷兰不承认夹在中间,这个作者帮荷兰承认。
笑逐颜开
笑逐颜开 2
2025-10-20 20:23
坚决收拾强盗!绝不能手软!
奶爸2019
奶爸2019 2
2025-10-20 18:56
这个茬自己找的,就自己一条道走到底
用户17xxx28
用户17xxx28 2
2025-10-21 13:54
🇳🇱婊子立牌坊
独索一角Eternal
独索一角Eternal
2025-10-21 10:02
全球产业链脱钩,中国只要花几年就能自行修复形成新的产业闭环,也许会降级,但绝对不会影响到民生需求。至于欧美的产业链肯定会会连锁反应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