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心动的信号8》:蓝蓝的泪不是心软,是在为自己画界限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课题分离”这一概念,一件事情的后果由谁承担,就是谁的课题。他人可以表达意见,却无权干涉;而我们,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课题分离”这一概念,一件事情的后果由谁承担,就是谁的课题。他人可以表达意见,却无权干涉;而我们,也没有义务去满足别人投射在我们身上的期待。简单说,就是分清楚谁的事,谁负责。

在《心动的信号8》中,方蓝焦“三人约会”的片段,让这一理论在现实中有了鲜活的对照。

01方蓝懂得“分清事情”,焦却不懂

看到这一期节目,其实我们能发现,方蓝两人内核极度相似,而焦则恰好相反。

蓝蓝在劝艺帆时表达的意思:

“只要完成自己的课题就好,无需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这句话正是“课题分离”的写照。她深知自己该做什么、该回应什么,界限分明。

方医生同样如此。他把蓝蓝与焦的互动,视作蓝蓝自己的课题,自己唯一要做的,是和蓝蓝好好相处,尊重她的决定。但焦就不一样了。他觉得三个人的关系,大家都该一起负责(他把这段关系当成“三个人的课题”)。他想追蓝蓝,又怕让方医生不高兴,还想拉别人来帮忙。这样其实很乱,也让人觉得有点累。这不是成熟的共情,而是一种情感上的“边界模糊”。

02 被误解,是沟通者的宿命

在沟通中,我们的课题是表达真实感受,而对方能否理解,是对方的课题。

蓝蓝三次由浅入深地表达了拒绝,甚至在焦面前直接与方医生离开,独处。换做其他人,早已明白她的态度。

她的拒绝已经在行为体系中完成,没有义务再用自己不体面的方式强调“不行”。她完成了自己的课题,而焦是否理解、如何反应,那是焦的课题。可惜焦就是听不懂,还以为蓝蓝在犹豫。

方医生很信任蓝蓝,因为他知道蓝蓝只是去处理“她自己的事”。他信任她,也尊重她。当蓝蓝去和焦说清楚的时候,他没有焦急,也没有吃醋。他知道那是蓝蓝自己的事情,他只要等她回来,就好了。甚至他们或许早已私下沟通过——是否要参加2v2?是否要避开不必要的冲突?所以当蓝蓝选择2v2时,方医生既不惊讶,也不多言。

03 为什么选择2v2

艺帆曾说,分组选择其实是节目组在制造“抉择压力”。但对于已经确定关系的人,这种安排并不重要——他们不需要靠节目机制去证明关系。

因此,方蓝的2v2并非逃避,而是智慧。既不会引起误会,也不会让别人尴尬。这说明他们都很冷静,也很信任彼此。

04 我的为难让你为难

焦的那句“我的为难让你为难”看似深情,实则是情感绑架。潜台词是:“你在乎我,所以你难过。”这让蓝蓝无法再保持体面——她的拒绝,被他曲解为“犹豫”;她的冷静,被误读成“动摇”。

蓝蓝的泪水,不是崩溃,而是一种底线的宣告:

“请不要再让我为你的课题负责。”

这也是她第一次正面否定焦的逻辑。那一刻,她不再选择退让、不再用模糊的方式逃避误解。因为她清楚,真正的尊重,是明确的拒绝。

05 不周到,也是一种信任

蓝蓝和焦谈话的时候,方医生并没有因为蓝蓝“晾着他”而焦躁。相反,他的等待,是安然的。因为他知道,蓝蓝处理的,是属于她的课题。有时“不周到”,恰恰是亲密的一种体现。因为信任,所以敢于暂时失联;因为安心,所以不必时时解释。

06

爱,从来不只是靠情绪维系,而是学会在界限里相处,在尊重中靠近。

蓝蓝的清醒、方医生的从容、焦的迷惑执念,其实正对应了我们在感情里常扮演的三种角色。

学会“课题分离”,不是冷漠,当我们学会分清楚自己的事,也让别人去处理他们的事,世界就会安静很多,而关系,也会变得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