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和某餐饮公司的骂战已经落下帷幕。说实在话,不管老罗赢没赢,某餐饮公司和它冰箱里的速冻食品已经变成了一个梗了。
比如:一岁的宝宝吃了两岁的西兰花。
又比如:小羊:阎罗王,我都死了一年多了怎么还不能去投胎?
阎罗王:因为你的一部分肉身还在西贝的冰箱里。
这个时代,什么东西一旦被“梗化”,在严肃性被消解的同时,实际也表达了大众对其不屑,乃至鄙视的态度。
这对于热衷于“教育消费者”的部分“爹味”企业来说,无疑是吃了一个重重的耳光。
上一个被这个耳光打死的,是钟薛高。
还记得有段时间网上铺天盖地都是“虐待”钟薛高的视频。人们把雪糕放到太阳底下暴晒,接受喷火枪的炙烤,惊讶地看到它仿佛九转金丹似得“顽固不化”的样子。
不管品牌方说得如何天花乱坠,说它添加的各种物质都是符合标准的,在人们朴实的认知里,它就是个化学合成品,吃它等于啃化学试剂。
回到预制菜这个议题也是一样的。
大部分的老百姓并不了解预制菜,预加工菜所谓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大家单纯地认为不是在门店厨房当时当场准备的菜,那就是预制菜。
这和餐饮行业内部认定的标准肯定大相径庭。
但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理解,这是基于我们上下五千年的饮食习惯来定义的。不是一群吃得脑满肠肥,赚得盆满钵满的餐饮行业老板,坐在办公室里讨论出来的。
并且饮食这个东西和其他玩意儿不一样。
你说我不懂原子弹的制造原理,那我没话说。
你说我不懂美食,那是个中国人都不服。
我可能没自己做过饭,我还能没吃过么?好吃不好吃,新鲜不新鲜,我尝不出来么?
在老罗事件发生前,我压根不在乎西贝是不是预制菜,因为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去吃过了。
它刚开到上海的那头两年,我经常去吃,还带家人朋友去吃过。可是之后又去了几次,觉得味道大不如前,而且价格也蹭蹭上涨,于是就再也没去过。
这就是普通消费者的心态,我觉得好吃就去吃,我觉得不好吃了,性价比不高了,那我就去吃别的,都不用废话。
毕竟这里是中国,好吃的东西太多了。
但是你非要抓着我的领子告诉我,你现在搞了中央厨房,搞了这个,搞了那个,所以变成了现在这个味道,强行安利我非吃不可,恨不得把行业标准用食用色素打印在预制面条上逼我吃下去理解消化。
那我还真的要叛逆了。
我决定不但用脚投票,还要看你的乐子。看你气急败坏越描越黑的模样。
毕竟中国人除了吃饭,最爱吃瓜。
当然,要是这个瓜吃着吃着崩了,那乐子就更大了。
抹茶白金包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