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乌激进组织前领导人:若此重镇失守,乌克兰将面临战略性灾难及国家主权危机 11月

乌激进组织前领导人:若此重镇失守,乌克兰将面临战略性灾难及国家主权危机 11月15日,乌克兰激进民族主义组织“右区”敖德萨州前领导人谢尔盖·斯捷尔年科预测,若俄军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新帕夫洛夫卡实现突破,乌克兰将面临战略性灾难及国家主权危机。   首先需介绍“右区”组织——该组织在乌克兰以强硬立场著称,自冲突爆发以来始终处于对抗俄军的前沿,斯捷尔年科曾担任敖德萨州领导人,必然具备实战经验,其言论并非无的放矢。   但新帕夫洛夫卡看似不起眼,为何能对乌克兰产生如此重大影响?需逐步梳理其中关键。   首先需明确新帕夫洛夫卡的战略位置。该地区隶属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该州对乌克兰具有战略核心价值——面积3.2万平方公里,人口超三百万,更重要的是,其是乌克兰工业体系的重要支柱。   全球知名的克里沃罗格铁矿、尼科波尔锰矿均位于此,其中尼科波尔锰矿是全球重要锰资源产地,克里沃罗格铁矿则是乌克兰钢铁工业的核心原料基地,乌克兰制造坦克、炮弹所需钢铁,超半数来源于此。   该州还涵盖冶金、机械、航空航天等产业,是乌克兰中部明确的工业核心区域。而新帕夫洛夫卡正处于这一核心区域的东部门户,向东北可连接顿涅茨克战场,向南靠近第聂伯河沿岸,是守护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工业核心的前哨阵地。   部分观点可能认为,前哨阵地丢失后可退守后方,无需过度担忧。这一判断需结合当前乌东整体战局分析。   自今年8月起,俄军持续聚焦顿涅茨克州的波克罗夫斯克(俄方称红军城)展开攻势,泽连斯基于10月底已承认该区域局势严峻,俄军在此集中最多攻击部队,且部署兵力达17万人。   俄军重视波克罗夫斯克的原因在于,该区域是乌军顿巴斯防御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控制两条铁路干线与公路网,是乌军东线后勤枢纽。若该区域失守,乌军在顿涅茨克的补给线将被切断,整条防线或面临崩溃。   而新帕夫洛夫卡位于波克罗夫斯克西南方向,若俄军在此突破,可从侧面迂回至波克罗夫斯克后方,与正面进攻的俄军形成夹击态势。届时乌军不仅难以坚守波克罗夫斯克,撤退通道也可能被封锁。   更为关键的是,新帕夫洛夫卡失守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工业基地将直接处于俄军火力覆盖范围。   克里沃罗格铁矿、尼科波尔锰矿与新帕夫洛夫卡距离较近,俄军若在此处站稳脚跟,无需大幅推进即可通过炮火封锁这些矿产的开采与运输。   当前乌克兰依赖西方援助维持运转,自身工业产能已大幅下滑,若失去这一最后的矿产基地,将彻底陷入依赖外部援助的状态——不仅丧失自主武器制造能力,同时失去向西方提供工业原料的谈判筹码,西方后续援助积极性是否会下降,存在不确定性。   对乌军后勤补给线的冲击同样显著。当前乌克兰接收的西方援助,超半数需经波兰热舒夫等枢纽,经由北约于今年1月组建的军事走廊运输,该走廊由荷兰、德国、波兰共同推动建立,可简化军火跨境运输流程,使装甲车、炮弹等物资更快送达乌东前线。   近期北约刚从美国手中接管波兰防空系统,目的是保护该物流枢纽,担忧特朗普上台后中断援助,试图自主承担援乌责任。但若俄军攻占新帕夫洛夫卡,可沿公路向西北方向推进,对第聂伯罗河沿岸交通线构成威胁。   需注意的是,从波兰运输的援助物资,多数需经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公路网送达乌东前线,该线路若被俄军切断,即便北约在波兰囤积大量武器,无法送达乌军手中也无实际意义。   此前俄军攻占恰索夫亚尔后,已从南北两面包围波克罗夫斯克,当前再叠加新帕夫洛夫卡的突破风险,将乌军补给通道推向绝境。   若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失守,乌克兰将失去半数工业基础,经济体系将彻底崩溃,届时不仅难以组织有效抵抗,维持国家基本运转也将面临困难。   俄军若控制该区域,可将乌东控制区与南部赫尔松州、扎波罗热州连接,形成从顿巴斯至黑海的完整控制带,将乌克兰分割为东西两部分。基辅政府将无法对东部领土实施有效管辖,即便国际社会此前承认乌克兰主权,面对实际领土分割局面,态度或出现转变。   同时,乌克兰国内已存在战争疲劳情绪,若关键战略要地失守,民众对泽连斯基政府的信任度将大幅下降,未来是否引发政治动荡,存在不确定性。   部分观点可能认为,斯捷尔年科身为“右区”前成员,或存在夸大其词、煽动情绪的可能。但结合战场实际情况,其警告并非毫无依据。   泽连斯基已承认波克罗夫斯克局势严峻,俄军在乌东集中大量兵力,且自9月起,俄军在顿涅茨克持续取得进展,先攻占新赫罗迪夫卡,打开通往波克罗夫斯克的通道,当前正聚焦新帕夫洛夫卡展开猛烈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