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俄罗斯和乌克兰宣布了! 2025年11月4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战报称,使用“

俄罗斯和乌克兰宣布了! 2025年11月4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战报称,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对乌克兰军工设施及其能源基础设施、军用机场等目标发动了打击,同时针对148个区域的无人机存储发射点及外国雇佣兵驻扎点进行了攻击。 只能说打击压根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把压箱底的战术和武器都摆出来了,每一步都算得明明白白。 先说说主角 “匕首” 高超音速导弹,这玩意儿可不是噱头,射程超过 2000 公里,速度能飙到 10 马赫,相当于每秒飞 3400 多米,还能在空中随便变轨,最后近乎垂直往下砸,乌克兰那些西方援助的 “爱国者” 防空系统根本跟不上节奏。 乌克兰退役将领都承认,现在 “爱国者” 对它的拦截率只剩 6%,之前还能拦个四成,现在基本成了摆设,毕竟导弹末段机动性一升级,防空雷达刚锁定就找不着影了,这拦截难度堪比用渔网捞子弹。 早在 2022 年 3 月,“匕首” 就拿乌克兰伊万 - 弗兰科夫州的弹药库练过手,那是全球首次高超音速导弹实战,直接把地下仓库炸得底朝天。 2023 年 5 月更狠,一枚就干废了基辅的 “爱国者” 系统,美国官员私下都承认系统受损严重,只是嘴硬说没全毁。 这次用它打军工设施和能源枢纽,就是奔着 “一击必毁” 去的,毕竟 “匕首” 精度小于 10 米,想炸发电站的主变压器就不会打到旁边的办公楼,这种准头在高强度空袭里太关键了。 再看打击的目标,军工设施首当其冲不是没原因的。乌克兰那点军工产能早就经不起折腾了,2025 年 6 月俄军一轮轰炸就让它的无人机月产能降了 50%,唯一能修米格 - 29 发动机的 “马达” 工厂被烧得只剩框架,战机维修能力掉了 30-40%。 这次再补刀,等于直接掐断乌军的 “武器生产线”—— 没有自家造的弹药,全靠西方援助根本跟不上消耗,之前 155 毫米炮弹日均消耗就从 6000 发跌到 3000 发,再这么炸下去,前线炮兵怕是要拿着空炮筒作战了。 能源设施更是老目标了,俄军早就把 “去电力化” 玩得很溜。2025 年 10 月的空袭刚把乌克兰发电量炸到战前一半,基辅地铁停运、医院靠备用发电机续命,这次又接着打,摆明了要在冬天来临前把电力系统彻底搞瘫。 没有电,军工生产直接停工,无人机充不了电,雷达站开不了机,就连士兵的手机都没法通讯,战争潜力就是这么一点点被磨掉的。而且民生跟着崩,超市蜡烛被抢空,居民在 10℃的屋里挨冻,士气垮了比装备丢了更致命。 148 个无人机存储发射点被端掉,这简直是精准报复。之前乌克兰无人机突袭俄罗斯腹地喀山,炸了人家的无人机仓库,现在俄军反手就抄了它的老巢。 要知道乌克兰每个营级单位原本也就 3-5 架侦察无人机,产能减半后已经只剩 1-2 架,这 148 个点炸下来,怕是前线连战场侦察都成问题,更别提用无人机偷袭俄军后方了。 那些攒了好久的 “沙赫德” 无人机替代品,一夜之间全成了废铁,这种不对称优势一下就没了。 外国雇佣兵驻扎点被打更有意思,这些来自 84 个国家的 “拿钱办事的主儿” 本来就不好管,之前统计都超过 1.3 万人了,波兰来的最多有 2960 人,美国也来了 1113 人,但阵亡都快 6000 了。 俄军专门找他们的驻扎点打,就是算准了这些人没了固定营地只能乱跑,战斗力得打折扣。毕竟雇佣兵是来赚钱的,不是来送命的,营地被炸、补给被断,估计不少人得琢磨着怎么跑路,乌克兰想靠他们填兵力缺口怕是要落空。 俄军这次还玩了 “高低搭配” 的老套路,先用大量无人机当炮灰,逼着乌军把昂贵的防空导弹打光,然后 “匕首” 和巡航导弹趁虚而入。 2025 年 9 月那次空袭就用了 643 件武器,无人机骗完火力,导弹直接命中目标,这次显然是沿用了这套战术。 这种打法成本不高还管用,乌克兰防空系统再有钱也经不住这么耗,到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导弹落下来。 说到底,这轮打击就是冲着 “断根” 去的:炸军工断武器,炸能源断运转,炸无人机断侦察,炸雇佣兵断兵力,每一下都打在乌克兰的软肋上。 毕竟拖了这么久,俄军早就摸透了对方的命门,用 “匕首” 这种硬茬子撕开防线,再用其他武器补刀,这套组合拳下来,乌克兰想撑到西方援助到位都难,更别说组织反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