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46年,因会议机密被泄露,蒋介石大怒,让秘书长吴铁城彻查此事,沈安娜知道后,

1946年,因会议机密被泄露,蒋介石大怒,让秘书长吴铁城彻查此事,沈安娜知道后,主动去找吴铁城,说:“我有一个线索!” ​​1946年,吴铁城坐在办公室唉声叹气,这位以圆滑著称的老政客,此刻正被蒋介石的死命令架在火上。 ​​三天前苏北军事部署会议的机密泄露,导致国民党先头部队遭伏击,蒋介石发下狠话,要揪出泄密者严惩不贷。 ​​这时沈安娜抬手敲门走了进来,声音平稳得不像身处漩涡中心:“吴秘书长,我有一个线索。” 吴铁城抬头一瞧,心里先咯噔了一下。谁不知道沈安娜是党国核心会议的“笔杆子”,蒋介石的机密讲话、军事部署,几乎全靠她的速记本留存,泄密案一出,她本就是重点怀疑对象,这会儿居然主动送上门来? “你?”吴铁城手指敲着桌面,语气里满是试探,“沈小姐,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说错一句话,连我都保不住你。” 沈安娜往椅子上一坐,指尖轻轻搭在膝盖上,脸上没半点慌张:“正因为不是闹着玩,我才来报信。那天会议开到下午三点,你还记得吗?中途总务处的王科员突然闯进来,说有紧急公文要你签字。” 吴铁城皱着眉回想,还真有这么回事:“那又怎样?他就是个跑腿的。” “问题就出在他身上。”沈安娜往前凑了凑,声音压得低了些,“他进来的时候,眼睛根本没在公文上,直往我桌上的速记本瞟。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赶紧用文件夹盖住了。更可疑的是,他签完字没立刻走,反而在门口磨蹭了半分钟,还回头看了一眼会议桌中间的作战地图。” 这话一下子戳中了吴铁城的心思——会议期间严禁无关人员逗留,王科员的行为确实反常。他追问:“还有别的吗?” “当然有。”沈安娜语速不快,却句句带细节,“散会之后,我收拾速记本的时候,发现最关键的苏北兵力部署那一页,页角被人折了个小印。我记得清清楚楚,开会时我根本没折过,而且只有靠近过我座位的人,才能碰到这本子。” 吴铁城越听越心惊,他知道沈安娜的细心是出了名的,速记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她的观察绝不会出错。“你确定是王科员?” “我不敢打包票,但他的嫌疑最大。”沈安娜话锋一转,“而且我听说,王科员的堂弟在苏北做生意,前阵子还跟共军的地方政权打过交道。他会不会借着职务便利,把消息透了出去?” 这话正说到吴铁城的心坎里,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不少人私下里各有盘算,借机密换好处的事也不是没发生过。他立刻拍了桌子:“好!我现在就派人去查他!” 沈安娜看着吴铁城急匆匆打电话调人,心里才算松了口气。没人知道,这位看似忠诚的速记员,早已是我党潜伏在国民党核心的“红色夜莺”。她当然清楚泄密的不是王科员,而是自己通过秘密渠道把情报送了出去。 主动站出来提供线索,正是她的险棋——越是身处嫌疑圈,越要主动出击,用看似合理的细节转移视线,既打消吴铁城对自己的怀疑,又能让敌人把精力浪费在追查无辜者身上。 没过几天,调查有了“结果”:王科员确实和苏北的堂弟有书信往来,虽然没查到直接泄密证据,但他说不清当日的反常行为,又有“通共”嫌疑,最终被革职查办,还被押去了军事法庭。 蒋介石得知“泄密者”落网,怒火渐消,吴铁城也松了口气,对沈安娜更是多了几分信任——毕竟是她提供的关键线索,帮自己解了围。 而沈安娜呢?依旧每天拿着速记本,坐在国民党最高会议的现场,将一份份核心机密,变成无形的电波,送往延安。她知道,潜伏之路从无坦途,每一次冷静应对,每一个细节把控,都是在刀尖上跳舞。但只要能为革命事业传递信息,再危险的漩涡,她也敢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