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解码杨凌农科城创新实践# 【基层实践:畅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绘就乡村“新

#解码杨凌农科城创新实践# 【基层实践:畅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绘就乡村“新图景”】农科创新的价值,最终要由广袤田野的实践来检验和彰显。基层乡村不仅是科技成果应用的“试验田”和“展示窗”,更是杨凌模式服务国家战略、惠及亿万农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杨凌本土,智慧农业与绿色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为现代乡村建设提供了样板。无人机飞防、水肥一体化、智能温室环境精准管控、农业机器人等技术和装备已成为许多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标配”,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同时,杨凌积极探索绿色生态农业模式,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有效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文旅融合与新业态培育为杨凌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依托独特的农业科技资源和优美的田园风光,杨凌积极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科普教育、农耕体验、乡村民宿等新业态,成功打造了杨凌现代农业创新园、王上村、田西村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休闲乡村。这些举措不仅拓展了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了乡村的多元价值,更有效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和乡村的繁荣与活力。

“我们村没山没水,但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也能火,靠的是思想解放和服务用心。”田西村党支部书记田小雄道出了家乡的破局密码。近年来,田西村通过自身改革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推广“田薯叔”红薯品牌、打造“艺舍别院”乡村农家乐、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开设乡村规划公司……因地制宜、多措并举,让田西村从“污水横流”的后进村发展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立足资源禀赋、依托科技支撑、深挖文化内涵,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田西村的人才、资源、产业结合的发展形式,是杨凌众多乡村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杨凌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越来越多“新农人”们带着知识、技术和新理念回到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在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参与产业链分工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与乡村的蝶变。

从古老的农耕文明中走来,向现代化的农业未来奋进,“农科之城”杨凌的国内外知名度越来越响。近期举办的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现场共吸引161万人次参观,线上观展浏览达1893万人次,全球超千家媒体关注报道,全网信息总阅读量6.5亿人次……杨凌用实践证明:当政府的“有形之手”、高校的“创新之脑”、企业的“市场之体”和乡村的“实践之场”完美结合,就能汇成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展望未来,肩负着新时代国家使命的杨凌,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强化创新驱动,拓展国际合作,在服务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贡献更多务实奋进的“杨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