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台媒10月30日报道,“台独”顽固分子、民进党“立委”王定宇指一名大陆籍配偶在台

台媒10月30日报道,“台独”顽固分子、民进党“立委”王定宇指一名大陆籍配偶在台经营脸书“解放军社团”,鼓吹“武统”且多次检举台湾民众违反大陆法律。台陆委会副主委沈有忠称,“移民署”已于8月废止这名陆配的台湾身份与户籍。   王定宇作为“台独”顽固分子,长期以来对“统派”言论高度敏感,此番高调点名举报,也并不令人意外。他过去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渲染“大陆渗透”,甚至连大陆电视剧都能看出“统战企图”。   这次抓住一名陆配的社群管理行为,迅速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自然也被看作是一种政治操作。   更耐人寻味的是,台“移民署”早在8月就已经废止该名陆配的身份与户籍,此番旧事重提,显然是有意识地将其重新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从现实角度观察,这件事的核心并不在于一个社团的存在,而是台湾社会对“陆配”群体的持续警惕与排斥。   过去数十年间,伴随两岸婚姻的逐年增长,大量陆籍配偶在台湾落地生根、成家立业。然而,在政治高度对立的背景下,他们始终难以被完全接纳。   尤其是在选举临近的敏感时刻,任何与“大陆”沾边的行为,都有可能被放大为“渗透”或“危害国家安全”。这不仅是对个人政治立场的审视,更是一种群体标签化的体现。   台当局近年来频频以“国家安全”为由,打压统派人士与机构。无论是关闭部分两岸交流平台,还是对特定社群进行调查与限制,背后反映的是绿营当局对两岸关系的焦虑与不安。   统一话题在台湾社会始终敏感,尤其当其与大陆政策有所呼应时,更容易引发“红色恐慌”。而这场“社团风波”,不过是台湾社会内部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   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这一事件实质上反映了台湾对“身份认同”的焦虑。在民进党不断强化“本土意识”的政策主导下,任何非本地背景、非“主流认知”的声音都容易被视为异类。   而陆配这一群体,恰恰处于这个认同边界的灰色地带。他们既非传统意义的“台湾人”,又因血缘、婚姻等纽带与大陆保持联系,因此在身份政治盛行的环境中,极易遭到政治标签化。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台湾社会一方面高喊民主、自由、包容,另一方面却对异议言论和特定群体抱持高度不信任。   这种“选择性自由”,正在逐步侵蚀其所谓开放社会的根基。一旦言论自由沦为政治工具,言语空间终将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战场。   事件发展至今,争论已远超一个社群本身。它折射出台湾在政党利益、意识形态与社会融合上的多重矛盾。   当政治人物将网络言论当作打击对手的工具,社会只会更加撕裂。而陆配群体的处境,也愈加尴尬。   在没有客观评估机制、没有权利保障制度的前提下,他们极易成为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   两岸关系的未来不可能靠封锁或抵制来维系,真正的和平与交流,来自于相互理解与信任的积累。   当一个社群、一段言论、一次举报都能引发系统性打压时,真正受伤的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群体,而是台湾自身赖以自诩的“多元社会”。   总而言之,这起事件不仅是一次对陆配的个体打击,更是对整个社会观念的一次拷问。当舆论被操控、言论被标签、身份被政治化,社会的自由与公正也将随之瓦解。   而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在复杂多元的两岸现实中,找到一条既合理合法,又能容纳不同声音的道路。   台湾若想自信前行,首先要学会与不同认同和平共处,而非动辄抬出“国家安全”作为封口的借口。 素材来源:民进党当局歧视打压大陆配偶,国台办:搞“台独”搞到泯灭人性 京报网 2025-06-11 11:18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5
用户10xxx45 6
2025-10-31 12:13
定点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