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柿子留几个,鸟才能活过正月。”陕西富平老柿农李保田把这句话挂嘴边,却常被游客笑

“柿子留几个,鸟才能活过正月。”陕西富平老柿农李保田把这句话挂嘴边,却常被游客笑傻:一斤柿子地头价三块,一棵树多留二十斤,就是六十块飞走。 可李保田算的是另一笔账。 去年腊月连下三场雪,没留柿子的邻村一片寂静,他家树上却热闹得像庙会——灰喜鹊、白头鹎轮番啄食,顺手把藏在果肉里的种子带到沟沟坎坎。 春天一到,沟底冒出两百多棵野柿苗,省了他买苗钱。 日本长野县把同款操作写进观光手册,取名“柿守り”,游客愿意多掏10%买“鸟留”柿子,觉得甜里带人情味。 国内电商也嗅到商机,河南某合作社给“留鸟柿”打上小黄签,三天卖空五千箱,溢价一倍。 有人质疑:把慈善强加给农户,是不是道德? 数据给了回答。 《中国鸟类观察》记录,连续留柿三年的果园,越冬鸟类密度提高42%,次年虫害率下降近三成,农药成本跟着砍。 鸟吃果子,也吃虫,农户少打药,树更省心。 李保田今年只留十斤,比往年少一半。 他说得实在:够鸟吃,也给孩子多挣点学费。 生态不是全送,也不是全收,是留一点余地。 柿子留在树上,不是烂掉,是让利给天空。来年抬头,看见鸟飞,就知道那口甜没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