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听说合肥那边,今年评职称已经倒下一大片了。 就因为那个“打码”。 一个字没码对,

听说合肥那边,今年评职称已经倒下一大片了。 就因为那个“打码”。 一个字没码对,或者码多了,直接就是不合格。一年,白干。 我真是有点没看懂这个操作。 就是把你材料里所有能看出你是谁、你在哪儿干活的信息,全都涂黑。名字、单位、身份证号,甚至项目材料里的负责人是谁,合作单位是哪家,通通不放过。 美其名曰,为了公平。 可我怎么觉得,这哪是评职称啊,这分明是在玩“大家来找茬”的高阶版,玩输了就淘汰出局的那种。 辛辛苦苦干了几年,论文、项目、奖状,堆起来比人都高。最后,决定你能不能过的,不是你的业绩有多牛,而是你打码打得够不够“标准”。 什么叫“过度打码”?什么又叫“打码不全”? 这中间的尺度谁来把握?全凭评审老师的一念之间? 本来当老师的,当医生的,当工程师的,白天就够累了。现在还得下班回家,戴上老花镜,拿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审查自己的材料,生怕哪里漏了,生怕哪里码错了。 这增加的不是公平,是焦虑。 想搞公平,初衷是好的。但为了这种形式上的、看起来很美的公平,把人折腾成这样,让一堆真正有本事的人,因为这种哭笑不得的技术性问题被刷下来…… 这本身,不就是最大的不公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