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李世民和杨广都弑兄夺位,为啥评价天差地别? 先得明确一点,俩人“弑兄夺位”的事

李世民和杨广都弑兄夺位,为啥评价天差地别? 先得明确一点,俩人“弑兄夺位”的事实都没跑。杨广当年为了抢太子之位,先是装出一副节俭仁孝的样子骗隋文帝和独孤皇后,转头就给太子杨勇泼脏水,说他沉迷酒色、图谋不轨。等隋文帝病重,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派人弄死了亲爹,紧接着就赐死了杨勇,踩着至亲的尸骨坐上了皇位。 李世民这边呢,虽然没杀爹,但“玄武门之变”也是刀光剑影——在玄武门设伏,一箭射死太子李建成,又让尉迟恭杀了齐王李元吉,之后提着兄弟的首级去见李渊,逼着老爹传位给自己。单看夺位过程,俩人都够狠够绝,没什么本质区别。 可关键就在于,夺位之后俩人干的事完全不是一个路子。咱们先看李世民,他登基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纠错”。 玄武门之变刚结束,他就重用了李建成的旧部魏征,这个魏征以前天天给李建成出主意对付李世民,按说俩人是死敌,可李世民知道他有本事,不仅不杀他,还让他当谏议大夫,专门挑自己的毛病。 魏征也真不客气,前前后后提了上千条意见,有时候把李世民怼得下不来台,可李世民就算再生气,也从来没真动过杀心。就凭这一点,多少帝王都做不到。 除了纳谏,李世民最看重的就是老百姓。他登基的时候,唐朝刚经历完隋末战乱,人口从隋朝鼎盛时期的四千多万降到了一千多万,到处都是荒地。 李世民就搞“轻徭薄赋”,取消了很多苛捐杂税,还鼓励农民开荒,甚至把皇宫里多余的宫女放回家,让她们结婚生子增加人口。 他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来不敢随便征发民力。就拿修宫殿来说,大臣提议扩建皇宫,他直接拒绝了,说“现在老百姓还没吃饱饭,我怎么能先想着自己享受?”。短短几年时间,唐朝的粮食就堆成了山,人口也蹭蹭往上涨,这才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 反观杨广,夺位之后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可他的建功立业完全是建立在老百姓的痛苦之上的。他一登基就搞大工程,先是修东都洛阳,动用了两百多万民夫,工期就四个月,很多人累死在工地上。 紧接着又修大运河,前后征调了三百多万人,男丁不够就抓妇女,沿途的民夫死亡率超过了一半。大运河虽然对后世有好处,但在当时完全是劳民伤财,老百姓根本喘不过气。 除了执政理念不同,俩人“夺位”的背景也不一样。李世民可不是靠耍阴谋上位的,他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当年李渊太原起兵,李世民是主要策划者,之后打天下的过程中,他平定了薛举、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这些强敌,唐朝的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 可李建成作为太子,却一直忌惮他的功劳,联合李元吉处处打压他,甚至想毒杀他。所以玄武门之变,对李世民来说多少有点“自保”的成分,而且他的功劳也让大臣和老百姓心服口服。 杨广就不一样了,他能当上太子,全靠伪装和阴谋。隋文帝登基后,杨勇本来是太子,而且没什么大错,就是生活稍微奢侈了点。 杨广就抓住这一点,故意装出节俭的样子,独孤皇后讨厌男人纳妾,杨广就只和正妻亲近,反观杨勇却有很多妾室,慢慢就失去了皇后的好感。 之后杨广又买通大臣诬陷杨勇谋反,隋文帝晚年糊涂,就真的废了杨勇,立杨广为太子。所以杨广的夺位,完全是“德不配位”,大臣和老百姓心里根本不服他。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俩人的“历史形象管理”。李世民虽然杀了兄弟,但他登基后一直努力弥补这个污点,除了重用魏征、善待百姓,他还鼓励史官如实记载历史,虽然有人说他改过道史,但总体来说,贞观年间的历史记载还是比较真实的。而且他开创的盛世让后人受益无穷,大家自然就会淡化他夺位的污点。 杨广就惨了,他亡国之后,唐朝的统治者为了证明自己夺权的合法性,肯定要把杨广往坏了写,把他塑造成一个暴君的形象。再加上他确实没干什么好事,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各种负面传说就越来越多,到最后就成了“千古暴君”的代名词。 说到底,历史评价从来不是看你怎么上位的,而是看你上位之后干了什么。李世民弑兄夺位,但他开创了盛世,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所以后人就愿意称他为“千古一帝”;杨广同样弑兄夺位,可他滥用民力、荒淫无道,把国家搞亡了,自然就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就应了那句话:“功过是非,历史自有公论”,老百姓的眼睛,从来都是雪亮的。你们觉得这俩人的评价公平吗?评论区里聊聊吧。

评论列表

用户19xxx67
用户19xxx67 3
2025-10-26 18:47
隋炀帝的功大于过!尤其是大业三年开创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