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康为什么对我们恨之入骨,就是因为在解放战争期间,他爸爸被解放军俘虏了两次,每次解放军都给发放回家路费,可他爸又偷偷参加国军。最后一次又参加国军随大部队逃到台湾。他父亲这段不光彩历史,以前台湾人均不知晓,现在网络发达,知到人多了,赵少康感到很不光彩! 说起赵少康这个人,在台湾地区政坛和媒体圈混得风生水起,很多人只知道他那张嘴利索,节目里总爱对大陆指手画脚,摆出一副强硬姿态。可要是深挖一下他的家底,就会发现他那股子对大陆的敌意,根子可能就埋在家族老底子上。赵少康的父亲叫赵振鎔,河北邯郸人,早年考进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毕业后就成了国民党低级军官。这段军旅生涯,本来也没啥特别的,但解放战争那会儿,他卷进了几场大仗,经历了两回被俘的事儿,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够尴尬的。更别说后来网络一挖,事儿就全抖落出来了,赵少康脸上挂不住,也就罢了。 赵振鎔的军旅起点挺普通的,1938年那批陆军官校生,学成后分到国民党部队里当小军官。抗战刚过,内战就打响了,他先是被调到东北,跟随部队北上。1948年辽沈战役爆发,这场仗国民党输得惨,东北全线崩盘。赵振鎔当时在91师服役,那师是国民党在东北的骨干力量,负责锦州外围防御。战役打到白热化,解放军围歼国民党主力,91师阵地失守,赵振鎔就这么成了俘虏。根据历史记录,那时候解放军对俘虏的政策是甄别后释放大部分低级军官,给点路费让他们回家,避免他们再添乱。赵振鎔拿了路费,表面上走了,可没多久他又偷偷溜回国民党残部,换了身军装,继续南下作战。这么反复,诚信度就打折扣了,搁谁看都像投机取巧。 没过多久,淮海战役的阴影还没散,国民党部队继续溃退,赵振鎔跟着32军转战南方。1949年,国民党把32军从山东青岛撤到海南岛,准备在那儿死守。赵振鎔作为军官,跟随部队上岛,参加了海南战役。1950年初,解放军渡海作战,32军在美亭村一线顽抗,那场仗打得血肉模糊,国民党伤亡过半。赵振鎔又一次落入解放军手里,这次还是低级军官,同样被释放,还发了路费让他走人。可他没老实回家,又一次钻回国民党队伍里,这次直接随大部队从海南撤到台湾地区。船上挤满溃兵,风浪颠簸,他就这样到了岛上,从此军旅生涯就卡壳了,只混到中校处长,再也没爬上去。 这两次被俘的事儿,按国民党内部的规矩,算得上污点。解放军那边是宽大处理,给了路费让回乡,可赵振鎔每次都拿了钱就反水,继续给国民党卖命。这种行为,在老兵圈子里传开,早几年还只是小道消息,台湾地区那时候网络不发达,普通人压根儿不知道。赵少康小时候在基隆长大,父亲的这段历史估计在家也藏着掖着,没当故事讲。他自己1950年生,赶上国民党刚撤到台湾,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赵少康上台湾大学农机系,毕业后去美国读硕士,回岛后先在企业干工程师,当过主管,日子还算稳定。80年代转政坛,进国民党当立法委员,靠着辩才无碍,在国会里搅和得热闹。90年代退下来,转行媒体,当飞碟电台董事长,中国广播公司总经理,还主持《少康战情室》,天天在节目里聊两岸事儿,对大陆政策总是一顿批,强调台湾地区要自立自强。 赵少康的公众形象,就这么搭起来了,媒体曝光高,国民党里也算老面孔。2010年后,他几次想重返政坛,2021年恢复党籍,角逐党主席和地区领导人提名人选,都没成事儿。可他的节目收视率高,影响力还在。早年父亲的旧账,没人翻,台湾地区那会儿对大陆话题敏感,但家史这种私事儿,鲜有人深究。赵振鎔在岛上过了几年平静日子,当过孙立人手下裁判组副指挥,退休后低调度日,1990年代初去世。赵少康偶尔在采访里提父亲,都是轻描淡写,说是老兵浴血什么的,没深说被俘细节。 转折点在网络时代。2000年代中后期,台湾地区和大路两边论坛兴起,老兵回忆录、战役档案开始上网。有人扫描辽沈战役俘虏名单,91师军官栏里,赵振鎔名字清清楚楚。接着海南战役的记录也挖出来了,32军美亭战斗,释放名单里有他。帖子一发,点击量蹭蹭涨。两岸网友开始串联,配上历史照片、证言,议论开来。有人直指赵振鎔拿路费不感恩,反复投军,贪生怕死。国民党老兵群里也传,这事儿影响仕途,赵振鎔到台湾后就没机会升迁了。 2010年代,社交媒体火了,事儿彻底炸锅。短视频平台剪战役片段,标注赵振鎔三次参军时间线,浏览量破百万。赵少康的节目弹幕刷屏,观众问“爸爸被俘咋回事儿”。2023年底,他终于在自媒体采访里承认了,父亲东北和海南两次被俘,语气尴尬,避重就轻,说是历史恩怨。这下子,台湾地区政坛也议论纷纷,绿营借机攻击,蓝营内部有人觉得丢人。赵少康私下据说为此烦心,节目里对大陆的调门更高了,像在发泄家仇。网友评论区热闹,有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反复无常;有人讽刺,解放军没枪毙就是大恩,他家还记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