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英啊,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来看你了,我也老了!”2006年近80岁的刘思齐来到朝鲜祭拜亡夫,满头白发的她,用手抚摸着毛岸英塑像的脸,泪水模糊了双眼……[无辜笑] 刘思齐与毛岸英的缘分始于延安时期,1938年8岁的刘思齐在话剧《弃儿》中的表演让毛泽东深受感动,此后她便成为毛主席的干女儿,这段特殊的经历,也为她后来与毛岸英的相识创造了条件。 1946年从新疆获释返回延安的刘思齐,与从苏联留学归来的毛岸英初次见面,两年后在西柏坡,两个年轻人在频繁接触中逐渐产生感情。 刘思齐曾因学历差距有所顾虑,但毛岸英用“一根藤上的苦瓜”这个比喻,道出两人相似的革命家庭背景,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1949年10月15日新中国成立不到半月,他们在中南海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毛主席将自己在重庆谈判时穿的大衣作为新婚礼物,这件大衣也成为这段特殊姻缘的见证。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1950年10月14日毛岸英到医院向刚做完阑尾炎手术的妻子告别,以“出差”为由匆匆离去,临别时那个深夜的鞠躬,竟成了永别。 直到1953年刘思齐才得知丈夫早已牺牲在朝鲜战场,在毛主席的关心下,刘思齐逐渐走出悲痛,先后赴苏联和北京大学深造。 1962年她与空军学院教员杨茂之组建新的家庭,育有四个子女,长子取名“杨小英”,以此永远纪念毛岸英。 此后的岁月里,刘思齐先后五次赴朝鲜祭奠,但始终有个未了的心愿,亲自到毛岸英牺牲的大榆洞看一看。 2006年5月76岁的刘思齐终于站在了大榆洞的土地上,她细心包起一捧黄土,捡起一颗松塔,要将这些带有丈夫印记的物品带回祖国,在石碑前她哽咽地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恐难再来的心声。 2020年90岁高龄的刘思齐仍坚持参加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活动,为毛岸英雕塑揭幕,2022年刘思齐安详离世,结束了这段跨越世纪的深情守望。 这段故事让我们看到,在特殊年代里,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那种经过生死考验的情谊,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感慨。 这段跨越生死的深情故事,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看到刘思齐老人抚摸雕像的那个细节,瞬间泪目了,那个年代的爱情,承载了太多家国情怀,含蓄却无比深沉。” “以前只知道毛岸英烈士的事迹,今天才深入了解了他身后的这位女性,她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铭记与前行,既忠贞于过去的感情,也勇敢地开启新生活,令人敬佩。” “毛主席把大衣送给新人,叮嘱‘白天穿,晚上盖’,这个细节太感人了,既有作为长辈的朴实关爱,也充满了那个年代特有的简朴与浪漫。” “她为长子取名‘杨小英’这个安排,真的太戳心了,这是一种最温暖的纪念,告诉世人真正的告别不是遗忘,而是带着爱继续生活。” 如果您是刘思齐,在得知真相后,会如何面对未来的人生?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