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国家授时中心再一次提醒敏感单位不能用苹果手机 10月19日,国家安全机关披露重磅消息,将美国NSA网络攻击手段公之于众。这场历时超两年的渗透行动,突破口竟是苹果手机。其背后潜藏的网络安全隐患,着实令人警醒。 事情得从2022年3月说起,NSA利用苹果短信的“零点击漏洞”,不用工作人员点任何链接,恶意代码就悄摸侵入了10多名国家授时中心人员的手机。 要知道这可不是普通手机,授时中心可是管着“北京时间”的“心脏”,大到北斗导航、电网调度,小到银行转账、航天测控,全靠它的精准授时续命。 接下来的操作更狠:通过手机偷到办公电脑的登录密码后,NSA在凌晨时分悄悄潜入系统,先后投了42款网攻武器,还搭了4层加密隧道掩盖行踪。 到2024年上半年,他们已经摸到了高精度授时系统的门口,差一步就要动手破坏了。 专家称,若攻击得逞,毫秒级的时差足以令变电站陷入瘫痪,致使股市千亿市值瞬间蒸发;纳秒的偏差便会让北斗定位误差达30厘米,其后果着实不堪设想。 此事最应警醒的,当属那些仍在敏感岗位使用苹果手机之人。他们需意识到潜在风险,莫让不当选择给工作与安全埋下隐患。 可能有人觉得“我没涉密,怕啥?”但NSA的操作证明,你的手机根本不由你掌控。 先说这漏洞根本不是“意外”,卡巴斯基早就证实,苹果故意给NSA留了CVE-2023-38696硬件后门,不是普通软件bug能比的。 更为棘手的是苹果构建的生态闭环。iCloud数据存于美国服务器,加密密钥亦掌控在苹果手中。如此情形下,我们根本无从核查数据的具体流向,着实令人担忧。 金融圈中,众多从业者皆用苹果产品。客户信息、交易数据极有可能已沦为“透明文件”,在信息安全领域,这绝非危言耸听之论。 再看真实教训:俄乌冲突时,俄军士兵用苹果手机报平安,立马被美方定位,招来火箭弹袭击,63人当场牺牲。 咱们的科研人员、国企骨干要是还用苹果,手里的技术参数、项目进展,不就等于直接递到别人手里? 现在国家安全、军事这些领域早明确禁用苹果,换成了国产加密手机,就是因为“数据可控”才是真安全。 有人迷信“外国的月亮圆”,觉得苹果安全性高,但NSA都把攻击武器用到42款了,苹果的保密承诺早成了笑话。 咱们的核心单位,差的从来不是手机性能,而是安全底线。 这场攻击就像面镜子,照出了智能时代的安全陷阱,苹果手机再好,终究是美国企业的产品,在国家利益面前,所谓的“用户隐私”根本不堪一击。 敏感单位禁用苹果之举,绝非“排外”行径。这一决策,实则源于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尊崇与基本敬畏,是权衡利弊后为筑牢安全防线而做出的必要抉择。 金融、科研这些关键领域,早该把“设备安全”提上日程。毕竟,一次小小的手机漏洞,可能引发的就是电网瘫痪、金融动荡的连锁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