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我先问你一个问题: 一杯成本只有3块钱的咖啡,凭什么卖30块? 答案很简单:

我先问你一个问题: 一杯成本只有3块钱的咖啡,凭什么卖30块? 答案很简单: 因为你蠢,而且你很享受这种蠢。 1971年,三个失业的穷鬼在西雅图开了家咖啡店。 50年后,这家店市值1000亿美元。 他们卖的不是咖啡,是中产阶级的幻觉。 你喝的不是咖啡,是一杯30块钱的糖水+身份焦虑。 先说星巴克是怎么骗你的。 1987年,一个叫舒尔茨的营销骗子买下星巴克。 他发现了一个真理: 美国人不懂咖啡,但美国人想装懂咖啡。 于是他开始了世纪骗局: 第一步:起洋名。 大杯不叫大杯,叫"Venti"(意大利语)。 中杯不叫中杯,叫"Grande"。 小杯?没有小杯,因为"小"显得你很穷。 一个破杯子换个名字,瞬间高级。 就像你叫"翠花"不如叫"Sophia"有逼格。 第二步:造仪式感。 点单要说英文,"Ice Americano"。 写名字要拼错,让你发朋友圈吐槽。 做咖啡要表演,假装很专业的样子。 其实呢? 星巴克咖啡师培训:3天。 街边咖啡店师傅学徒:3年。 但你觉得星巴克更专业,因为他们穿围裙。 第三步:卖环境。 免费WiFi、软沙发、假文艺的音乐。 让你觉得花30块不是买咖啡,是买了一下午的"格调"。 其实那个位置,你坐一下午, 店里亏50块房租,但你觉得自己赚了。 这就是穷人思维:占小便宜吃大亏。 知道星巴克在美国是什么定位吗? 蓝领快餐。 美国建筑工人早上买一杯,边走边喝。 美国超市2美元一杯,没人觉得高级。 星巴克在美国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蜜雪冰城。 但到了中国,摇身一变成了什么? 中产阶级身份证。 最恶心的是什么? 星巴克专门研究中国人的自卑心理: 店开在写字楼,让白领觉得"我也是精英" 店开在商场,让学生觉得"我也能消费升级" 价格定在30,不高不低,让你觉得"买得起但又有点贵" 这个价格精准打击中国人的虚荣心: 太便宜了显得low,太贵了买不起。 30块,刚好让你肉疼又要装不在乎。 更可笑的是星巴克的咖啡豆。 知道星巴克用什么豆吗? 罗布斯塔,最便宜的商业豆。 在咖啡界,这就是饲料级别。 但他们深度烘焙(烤焦),加大量糖浆, 你就尝不出咖啡味了,只有焦味和甜味。 这就像把臭豆腐炸糊了加辣椒,你还觉得很正宗。 星巴克在中国赚了多少? 一年50亿人民币纯利润。 6000家店,每家店每天卖1000杯。 中国人一年给美国人送600亿,就为了一个绿色的标志。 而且星巴克还特别会装逼: "我们不是咖啡店,是第三空间。" "我们卖的不是咖啡,是生活方式。" 我呸! 你就是个卖糖水的! 可口可乐至少承认自己卖糖水! 最让我恶心的,是中国人对星巴克的崇拜: 面试在星巴克,显得很专业。 约会在星巴克,显得有品位。 自拍在星巴克,显得很文艺。 谈生意在星巴克,显得很成功。 其实你就是花30块租了个座位+WiFi。 知道更可悲的是什么吗? 瑞幸咖啡,同样的豆,同样的机器,9块9一杯。 中国人:"太便宜了,肯定不好。" 本土咖啡店,手冲精品豆,20块一杯。 中国人:"没听过,肯定不正宗。" 星巴克,速溶级别的豆,30块一杯。 中国人:"虽然贵,但是品质有保证。" 这他妈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我算过一笔账: 每天一杯星巴克,一年1万块。 这1万块可以: 买一台顶级咖啡机自己做 去云南承包一亩咖啡园 飞到埃塞俄比亚喝一年正宗咖啡 但你选择了什么? 在星巴克排队,听店员喊:"Sophia,你的焦糖玛奇朵好了!" 然后你觉得全店的人都在看你, 觉得自己很特别,很有品位。 其实没人看你, 大家都在等自己的名字被喊。 星巴克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让一群穷人觉得自己不穷。 下次再去星巴克,记住: 你喝的每一口,都是智商税。 你装的每一秒,都是在给美国人打工。 你发的每一条朋友圈,都在宣告:"我是傻逼。" 真正的有钱人,喝茶。 真正的懂咖啡的,自己磨豆。 只有既没钱又装逼的,才天天晒星巴克。 哦对了, 星巴克的创始人舒尔茨, 自己从来不喝星巴克。 他喝什么? 他喝手冲的牙买加蓝山,2000块一磅那种。 而你还在为30块的糖水买单。 可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