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务到"终结者":谷正文的回忆录里,藏着台湾白色恐怖最刺骨的真相 读李敖为谷正文《白色恐怖秘密档案》写的序言,像在翻一本浸着冷汗的旧案卷。没有华丽辞藻,只有直白到扎眼的细节——一个双手沾过血的国民党大特务,垂老时把当年的"勇"与"狠"摊在阳光下,连带着蒋介石的霸道、李登辉的秘辛,一起挖了出来。 谷正文不是什么英雄。李敖说得实在,书里处处是他"好汉要提当年勇"的得意:作为国特大员办巨案,聪明、干练是真的,慧黠、狠毒也是真的。 连特务头子毛人凤都夸谷正文"比我还狠",这份"狠"不是形容词,是实打实的血债——炸死何思源女儿的惨案里有他的影子,无数无辜者在他经手的案子里蒙冤,可翻遍全书,找不到半个字的忏悔。他觉得这是"革命的需要",就像清朝彭玉麟说的"杀人手段救人心",只要自己认定了"救人"的目标,手上沾多少血都不算数。 这种逻辑,在白色恐怖年代的台湾不算新鲜。那时的国民党特务机关,早把"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刻进了骨子里。谷正文出身共产党,后来投靠国民党,两边的"狠劲"他都沾了,做起特务来更是"如鱼得水"。可最讽刺的是,他效忠的蒋介石,本身就是制造冤案的"高手"。 李敖在序言里记了个细节,读来让人脊背发凉。1951年国民党省党部改组,蒋介石亲自主持典礼,上来就对着官员李友邦喊:"你能骗得过别人,就可以骗得过我吗?你以为我不知道你是奸匪吗?"连个对质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让宪兵把人架走,第二年就杀了。更荒唐的是蒋介石后来的"训话结论":"丈夫是奸匪,太太不一定是奸匪;但是,反过来,太太是奸匪,则丈夫就一定是奸匪。" 这哪是什么"定律",分明是草菅人命的借口。可就是这么一句毫无逻辑的话,后来成了特务们办案的"尚方宝剑",多少人因为家人被安上"奸匪"的罪名,自己也被拖进深渊,连辩解的余地都没有。谷正文当年或许也跟着这套"定律"办过案,可他老了之后,却把这段往事原原本本写了出来——没有替蒋介石遮掩,也没有替自己洗白,就这么把独裁者的霸道、特务机关的荒唐,赤裸裸地摆了出来。 更让人意外的是谷正文对李登辉的态度。他知道李登辉的"附匪秘辛",在被安全局局长请去"吃霸王饭"(说白了就是威胁)之前,连夜把最机密的《历年办理匪案汇编》送到李敖手里保管。后来李敖把这本秘本出版,李登辉卖友叛党的真相才公之于众。这哪还是当年那个只会执行命令的特务?倒像个"魔鬼终结者",要把自己曾经参与过的黑暗,一个个揪出来晒太阳。 有人说谷正文这么做是为了晚年留名,也有人说他是良心发现。可不管动机是什么,他写下的那些文字,成了白色恐怖年代最珍贵的"罪证"。他没把自己写成受害者,也没把自己包装成反抗者,只是坦诚地说自己当年"狠毒",说自己办过"有枉有纵"的案子,说蒋介石如何草菅人命,说李登辉如何两面三刀。这种"不装",比任何刻意的忏悔都更有力量。 李敖说自己是"贬而序之",可字里行间,却藏着对谷正文"敢说真话"的认可。毕竟在那个年代,太多人选择沉默:有的特务带着秘密进了坟墓,有的官员替独裁者遮掩罪行,有的学者不敢触碰这段黑暗历史。而谷正文,一个双手沾过血的人,却选择站出来,把自己的"罪"和时代的"恶"一起说出来——这不是英雄的行为,却是一个普通人对历史最基本的敬畏。 读这本回忆录,不是为了同情谷正文,更不是为了美化特务机关。而是要记住:白色恐怖不是课本上一句轻飘飘的"历史事件",是蒋介石一句荒唐"定律"就能夺走的人命,是谷正文们手上沾过的血,是无数无辜者喊冤无门的黑暗。而谷正文晚年的选择告诉我们:哪怕是曾经参与过黑暗的人,只要敢站出来说真话,就能成为刺破黑暗的一束光——哪怕这束光很微弱,也足以让后来人看清历史的真相,不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