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能打通血管的配方,血管狭窄、斑块再也用怕了! 在中医看来,血管堵塞多属 “血瘀证” 范畴,无论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还是血栓形成引发的堵塞,核心病机都是 “气血瘀滞、脉络不通”—— 就像管道长期淤积污垢,最终导致水流停滞。 “通脉活血汤” 正是针对这一问题的经典配方,能通过 “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之力,逐步改善血管瘀堵状态,哪怕是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坚持调理也能看到明显变化。 真有能“疏通”血管的良方,再棘手也有转机!快为身边需要的人收藏:在中医理论中,血管堵塞多归属于“血瘀证”的范畴,不管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血管狭窄,还是血栓引起的堵塞,其核心都离不开“气血瘀滞、脉络不通”——好比一根水管,日积月累附着污垢,最终水流受阻、难以畅通。而“通脉活血汤”正是针对此类问题的经典方剂,凭借“活血化瘀、通络散结”的功效,能够逐步改善血管瘀滞状态,即便是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坚持调理也有望看到可喜的改善。 58岁的刘先生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曾因突发肢体麻木、言语不清前往医院,检查发现脑血管多处狭窄,其中右侧颈动脉堵塞高达70%,医生当时建议手术。刘先生顾虑风险,转而寻求中医调理。初诊时,他右侧肢体活动受限,走路需要搀扶,还伴有头晕、头痛,舌体紫暗、苔薄白,脉沉涩,辨证为“血瘀阻络型脉痹”。我为他开了“通脉活血汤”加减方,并让其搭配针灸调理。 服药一个月后,刘先生头晕明显缓解,右侧肢体力量有所增强;坚持调理三个月,他已能独立行走,语言表达也日益清晰。复查颈动脉超声显示,堵塞程度降至50%,医生判断暂无需手术。这个例子让不少人看到,中医调理在疏通血管、改善血瘀方面,确有独特价值。 “通脉活血汤”的基础组方如下:当归12g、川芎10g、红花9g、地龙10g、黄芪15g、桃仁10g。 方中当归补血活血,被誉为“血中圣药”,养血而不滞血,为君药; 川芎活血行气、通络止痛,红花、桃仁活血化瘀、散结通脉,三者共为臣药,协同增强活血功效;地龙性善走窜,通络散结,能深入瘀阻、疏通脉络,为佐药; 黄芪补气升阳,气足则血行自畅,在方中为使药,可防活血太过而伤正气。 全方气血同治、攻补兼施,既化解瘀阻,又养护血管,减少瘀堵复发。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根据具体症状灵活调整:如头晕目眩明显,可加天麻10g、葛根12g平肝通络;若肢体发凉畏寒,加桂枝6g、细辛3g温经散寒;若血脂偏高,可添山楂15g、决明子12g降脂化瘀。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 血管堵塞病情较为复杂,“通脉活血汤”虽对多数血瘀证型有效,但并非人人适宜。例如有出血倾向(如经常牙龈出血、便血)的患者,以及孕妇、哺乳期女性,应禁用或慎用。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病情调整用药,不可自行抓药服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