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比特币其实永远也挖不完,比特币总量是2100万枚,代码里都写死了,改不了,但你可

比特币其实永远也挖不完,比特币总量是2100万枚,代码里都写死了,改不了,但你可能不知道,这2100万枚其实永远挖不完。   比特币不是一下子被造出来的,而是靠所谓的“挖矿”一点点释放。   刚开始的时候,挖一次能拿到不少奖励,后来奖励就开始缩水,这种缩水不是随便来的,有固定的规矩,每隔一段时间就自动减半一次。   第一次减半之后奖励少了一半,第二次再少一半,就这么一直减下去,按这个规矩算,奖励会越来越少,直到变得极其微小。   代码里写的总量上限,其实是把这些不断减半的奖励加起来算出来的一个理论数字,但实际情况是,这些奖励没法无限分割下去。   比特币有个最小的记账单位,再小就没法记录和支付了,等奖励减到比这个最小单位还小时,系统根本没法给出奖励,新的比特币自然就不再产生。   这就意味着,理论上的总量上限,其实永远差那么一点点到不了,就像一直靠近目标却始终差最后一步。   更现实的是挖矿这件事本身的成本问题,挖比特币靠的是大量机器,这些机器要耗电,要维护,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现在的奖励虽然还能覆盖成本,但已经有不少挖的人开始算经济账,每次奖励减半,挖同样多的数量,成本就变相涨了一截。   那些机器不够好、电费不够便宜的,很可能就赚不到钱,只能停掉机器退出。   未来奖励再减下去,情况只会更明显。等到奖励少到一定程度,哪怕挖出来也覆盖不了电费和机器成本,自然没人愿意再费劲。   这种时候,就算还有理论上没挖出来的量,也等于被彻底放弃了,毕竟没人会做亏本的买卖,挖矿的人不是在做慈善,都是为了赚钱,没收益的事谁也不会坚持。   有人可能会问,那要是以后奖励没了,负责维护网络的那些人靠什么活?   这一点,最初设计这套系统的人其实想到了。   现在那些人的收入里,除了挖出来的奖励,还有一部分是交易手续费,未来奖励没了,手续费就成了主要收入。但现在的手续费还很少,根本撑不起现在的规模。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关键的问题:所谓的稀缺性,到底是真的稀缺,还是被设计出来的稀缺?   很多人看重它,就是因为相信总量有限,物以稀为贵,但实际情况是,这种稀缺性背后有两层限制,一层是代码里的理论限制,另一层是现实中的成本和技术限制。   真正让它“稀缺”的,可能不只是代码,更是挖矿这件事越来越不划算的现实。   而且,那个预计的奖励彻底消失的时间点,离现在还有上百年,这么长的时间里,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技术会变,现在的机器和算法到时候早就被淘汰了,监管环境也可能变,未来的规则不一定允许现在的挖矿模式存在,甚至连比特币本身,能不能存在那么久都是个未知数。   上百年的时间,足够让任何看似坚固的东西都发生改变。   那些现在纠结总量的人,其实大多没考虑过时间的跨度,就算真的能挖到奖励消失的那天,现在参与挖矿、讨论总量的人也都不在了。   现在争论的所谓稀缺性,更像是当下的一种共识,而非未来的必然,这种共识能不能持续上百年,没人能给出答案。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那就是代码本身也不是绝对不能改。   虽然改代码需要很多人同意,难度极大,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要是未来因为手续费不够,没人愿意维护网络了,难保不会有人提出修改代码,打破原有的总量限制。   说到底,比特币的总量问题,更像是一个被代码包装起来的逻辑游戏。   理论上的上限清晰明确,现实中的执行却充满各种限制,那些说永远挖不完的说法,不是否定代码的规定,而是看清了规定背后的现实约束。   奖励会减到无法支付,成本会高到无人参与,时间会久到物是人非,这些现实因素加在一起,就让那个理论上的总量永远停留在了“接近”的状态。   规则能框定上限,现实却能决定终点,所谓的绝对稀缺,从来都藏着不绝对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