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向美欧紧急求救,让美国认识到一个可怕事实:他们根本无法战胜任何一个潜力深厚的大国。 2025 年 3 月泽连斯基的美国之行,却活脱脱演成了一场让所有人沉默的 “尴尬剧”。 他站在国会大厅里,把前线的困境扒得明白:155 毫米炮弹撑死了够 10 天用,士兵们现在都不敢轻易开火,怕打光了连防御都撑不住;海马斯火箭炮更惨,弹药库底都快露出来了,之前靠它能精准打击俄军阵地,现在只能摆在那儿当 “威慑道具”。 可美国国会的反应呢?磨磨蹭蹭开了好几轮会,最后扔出来一个 75 亿美元的援助方案。 这数儿乍一听挺唬人,可掰指头一算就知道多 “寒酸”,过去两年多,美国给乌克兰的援助加起来超 1750 亿美元,单次援助过百亿的时候都不算少,现在这 75 亿,别说填前线的 “弹药窟窿”,连乌克兰每月要花的军费零头都不够。 泽连斯基在记者会上强撑着笑,可眼底的失望藏都藏不住,谁都能看出来:曾经对乌克兰 “出手阔绰” 的美国,这次是真的 “小气” 了。 但这事真不能只怪美国 “绝情”,背后藏着的,是美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困境。 首先是国内这摊子事儿就没理顺:共和党从去年开始就跟民主党吵得不可开交,共和党议员们天天在国会拍桌子,说 “美国纳税人的钱不能再往乌克兰填了”,国内边境问题没解决、通胀还没完全压下去、老百姓房贷车贷压力都大,凭啥先管别人的事?民主党虽然想继续支持乌克兰,可也架不住财政压力 。 美国现在的国债都快突破 35 万亿美元了,再大规模砸钱援助,连美联储都得捏把汗,怕把国内经济拖得更沉。 更关键的是,美国自己的 “军火库” 也快空了。 之前为了给乌克兰供弹,美国陆军的 155 毫米炮弹库存降到了历史最低,连自己的战备储备都快不够用了。 后来紧急重启生产线,可军火生产不是拧水龙头,从建厂房、调设备到培训工人,没个三五年根本提不上产能。 现在再要大规模援助,等于要拆美国自己的 “国防墙角”,这风险谁也不敢担。 还有民调数据更扎心:两年前支持援助乌克兰的美国人超六成,现在降到了三成多,越来越多人觉得 “这场仗跟我们没关系,别再把钱扔进去了”,国会老爷们再想批钱,也得看看选民的脸色。 而比这些更让美国头疼的,是这次援助缩水背后,撞破了一个藏了很久的可怕事实:他们根本没办法战胜任何一个潜力深厚的大国。 这里说的 “大国”,首当其冲就是俄罗斯。 当初美国和西方觉得,只要靠援助把乌克兰武装起来,再加上层层制裁,用不了一年就能把俄罗斯拖垮。 可没想到,俄罗斯的韧性远超预期,战争打了两年多,俄罗斯把民用工业转成战时生产,坦克、炮弹的产量比战前翻了好几倍;能源出口虽然受了点影响,可转头就跟亚洲、非洲的国家签了新协议,石油天然气该卖还卖,外汇储备没怎么掉; 国内民众对战争的支持度虽然有波动,但整体没出现大规模反对,社会凝聚力比西方预想的强太多。 说白了,俄罗斯这种 “潜力大国”,最可怕的就是 “扛造”,有庞大的国土当缓冲,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能自给自足,有丰富的资源能撑住经济,哪怕面对整个西方的压力,也能慢慢调整节奏、熬下去。 美国原本想靠 “消耗战” 拖垮俄罗斯,结果打了两年多,俄罗斯没垮,自己倒先有点 “扛不住” 了。 这就让美国不得不琢磨:连俄罗斯这样的国家都拖不垮,要是再遇到其他潜力深厚的大国,真要硬碰硬,美国能有多少胜算? 更重要的是,这事儿让外界看到了美国的 “力不从心”。 过去大家总觉得美国是 “超级大国”,想帮谁就能帮到底,想压垮谁就能压垮谁,可这次援乌缩水,暴露了美国的软肋:国内政治分裂、财政压力大、资源也有上限,并不是真的 “无所不能”。 而这种 “力不从心”,恰恰印证了 “潜力大国” 的不可战胜性,这类国家不是靠一两次制裁、一两年消耗就能打垮的,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和资源调整,能扛过最艰难的阶段,反而会让主动挑起消耗的一方先陷入困境。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美国会彻底放弃乌克兰,毕竟乌克兰是美国在东欧牵制俄罗斯的重要棋子,完全不管也不现实。 但接下来的援助,大概率会从 “大方撒钱” 变成 “精打细算”,可能会优先给一些关键的武器装备,而不是像以前那样 “要多少给多少”。 泽连斯基接下来可能要跑更多欧洲国家求救,可欧盟的情况也不比美国好多少,能不能拿到足够的援助,还是个未知数。
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