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1937年的老照片,拍的是淞沪会战期间一名日本海军陆战队员。镜头里,他右手握着一把MP18冲锋枪(当时日军从德国引进的“花机关枪”),枪身斜挎在胸前,左手自然下垂,身上的军大衣领口扣得严实——能看出当时上海已是秋冬,战场气温较低。 最显眼的是他的神情:嘴角微扬,眼神扫向镜头下方,带着对当面对手的不屑。 先看他的装备:MP18冲锋枪当时属于高档货,日军仅给海军陆战队等精锐配备,一支枪能装20发弹匣,射速比“汉阳造”步枪快得多。 他穿的军大衣,是日军制式的“九八式防寒服”,内层有薄棉絮,能应对上海10月后的低温;反观同期的川军,士兵还穿着单衣和草鞋。 再看他的身份——日本海军陆战队。 这支部队当时的任务很明确:依托日军军舰,从上海吴淞口、张华浜等港口抢滩登陆,先控制沿海据点,再向市区推进。 照片拍摄地点大概率在宝山或虹口附近,因为1937年10月前后,日军海军陆战队正集中在这一带与桂军拉锯。 他脸上的嚣张,也和当时的战场态势有关,日军凭借军舰炮火和空中支援,推进速度很快,不少士兵觉得“拿下上海只是时间问题”。 但这份嚣张,很快被击的粉碎。 会战初期,日军本以为靠驻沪3000余名海军陆战队和本土调来的第3、11两个师团就能解决战斗,总兵力计划不超过4万人。 可8月23日第3、11师团登陆吴淞、川沙镇时,就遭遇猛烈阻击,第3师团首日仅抢占1500米宽、500米深的狭小登陆场,所谓“轻易克服”的预想就此落空。 随着战事胶着,日军不得不抽调第9、13、101师团增援,还加入了台湾步兵旅团等部队,9月后总兵力已突破10万人。 到10月,日军仍无法取得决定性进展,遂组建由多个师团组成的第10军,从杭州湾登陆包抄,同时将华北的第16师团调至上海。 至此,日军投入的地面作战师团已达9个,加上海军陆战队和航空兵等力量,总兵力飙升至25万人,远超最初的预期。 照片里那名士兵的嚣张,不过是战前盲目自信的缩影。
这张1937年的老照片,拍的是淞沪会战期间一名日本海军陆战队员。镜头里,他右手握
烈火科学风暴
2025-10-06 22:49:57
0
阅读: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