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张灵甫在覆灭前,让高级将领全部自杀,副参谋长李运良装作要自杀,跑到洞口,用匕首往腮帮子上擦着皮划了一刀,弄得满脸都是血,倒在外面装死。当解放军战士冲到洞口时,李运良马上大声喊叫,让解放军给他找医生治伤。
1947年5月的孟良崮,硝烟散尽后,最令人错愕的不是师长张灵甫的死,而是他副参谋长李运良的活。
李运良的生还,根本不是什么战场奇迹,而是一出精心策划的个人表演。
他的故事,早就超出了一个普通人贪生怕死的范畴,它像一把手术刀,从权力、忠诚和历史三个层面,精准地切开了那支王牌军队由内而外腐烂的真相。
李运良这个人,打仗的本事没多少,揣摩上司心思的功夫却是一流。他的权力不是靠战功打出来的,而是靠给张灵甫提供“情绪价值”换来的。
他总能报喜不报忧,把小胜夸大成大捷,把败仗粉饰成诱敌,完美迎合了张灵甫那种急于打造“常胜标杆”的虚荣心。
在这种氛围下,真正懂军事的专业参谋被晾在一边,李运良这位“智囊”反而掌握了话语权。他那个听起来威风凛凛的“中心开花”战术,把精锐的74师当诱饵置于险地,就这么被采纳了。
至于孟良崮是缺水的石山、没法构筑工事这些要命的问题,根本没人去实地看一眼。讨好上司,显然比打胜仗更重要。
当74师的末日真正来临时,李运良的表演天赋发挥到了极致。
他亲手为蒋介石写下了那封“绝命电”,里面全是“血战三昼夜”、“宁死不投降”的豪言壮语,把集体覆灭的气氛烘托得无比悲壮。这封电报,是他给自己准备的“忠烈”牌坊,是第一层保险。
电报刚发出去,他的第二层保险就启动了。他掏出短剑,不是为了“成仁”,而是在自己脸上和脖子上划出几道皮外伤,弄得满脸是血,然后往地上一躺装死。
当解放军冲进指挥所时,这位刚才还“宁死不降”的副参谋长,立刻爬起来举手投降,还要求包扎治疗。
这种把“忠诚党国”当口号来喊,把“不成功便成仁”当演戏素材的行为,让国民党军队宣扬的一切信仰都成了一场笑话。一个高级指挥官带头用这种方式求生,部队仅存的抵抗意志也就瞬间崩塌了。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幽默。一个为了活命的懦夫,最后却成了揭穿谎言的利刃。
李运良被俘后,为了保命,竹筒倒豆子般交代了一切,从他如何提出“中心开花”计划,到他如何装死逃生的全过程,说得清清楚楚。
他的这份供词,恰好与华东野战军将领何凤山的战场记录,以及粟裕文选中的电文形成了无可辩驳的证据链。
最致命的是,他的证言,直接把国民党后来精心编造的“张灵甫自杀殉国”的英雄神话砸得粉碎。一个职业生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投机者,最终却以“说真话”的方式被历史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