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10月14日起,将对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以及所有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征收额外费用。 美国这次正经发了公告的,虽然具体每艘船要多交多少钱还没敲定,但 “额外费用” 这四个字一落地,就等于给全球航运业划了道硬坎。 中国现在是全球造船业的 “排头兵”,不管是商船的订单量,还是高端船舶的建造能力,早就稳稳排在世界前列。 就拿汽车运输船来说,这些年咱们造的船,因为性价比高、交付快,不少全球航运公司都抢着订,连美国本土的汽车进口商也常靠咱们的船运车。 至于外国造的汽车运输船,那就更不用说了,全球八成以上的汽车运输船都是日韩、中国造的,美国自己的造船企业本来就没多少竞争力,这下倒好,直接用 “额外费用” 把别人的路堵了半截。 美国这么做,真的是为了 “保护本土产业” 吗?表面上看,他们能找一堆理由,比如 “保障本国造船业就业”“维护供应链安全”,但往深了扒,根本就是怕竞争不过。 这些年美国本土造船业一直在走下坡路,成本高、效率低,就拿一艘能装 6000 辆汽车的运输船来说,中国船厂 18 个月就能交付,成本还比美国船厂低 30% 左右,换作你是美国船东,你会选谁? 所以美国才想靠收额外费用 “走捷径”,要么逼着进口商不得不选美国本土的船,要么就让外国船公司因为成本太高退出美国市场,说白了,就是不想靠实力拼,想靠政策 “躺赢”。 可美国就没琢磨琢磨,这招真能管用吗?恐怕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美国市场上的进口车,不管是日韩的家用车、欧洲的豪华车,还是咱们中国出口的新能源车,九成以上都是靠汽车运输船运过去的。 现在美国要对这些船收额外费用,船公司肯定不会自己扛着,必然会把成本加到运输费里,运输费涨了,汽车进口商就得跟着涨价,最后这笔钱还不是落到美国老百姓头上? 到时候大家买辆进口车,可能得比现在多花几千甚至上万美元,这对于本就被通胀压得喘不过气的美国消费者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你以为保护了本土造船业,美国汽车业就能好起来?恰恰相反,美国本土的福特、通用这些车企,也得从全球采购零部件,很多零部件也是靠船舶运输的。 如果中国的船舶因为收额外费用减少美国航线运营,或者运输成本涨了,这些车企的零部件采购成本也会跟着涨,最后要么压缩自己的利润,要么也跟着涨价,等于美国自己的汽车产业,也得为这波保护主义买单。 更别说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了。 这些年全球供应链本来就够脆弱了,一会儿缺芯片,一会儿断物流,各国都在想办法让供应链稳一点,美国倒好,反而搞这种针对性收费,这不就是给供应链添乱吗? 其他国家一看美国这么干,说不定也会跟着学,比如欧洲也对外国船舶收额外费用,东南亚对汽车运输船设限制,到时候全球贸易不得乱成一锅粥?这哪是维护供应链安全,分明是在破坏供应链的稳定。 当然,咱们中国企业也得正视这件事带来的挑战。 短期来看,那些主要做美国航线的航运公司、造船企业,肯定会面临成本增加的压力,尤其是汽车运输相关业务,毕竟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 但换个角度想,这也未必是坏事,它逼着咱们的企业加快 “破局”。 比如,咱们可以多开拓东南亚、中东、南美这些新兴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同时,也能倒逼咱们在船舶技术上再升级,比如研发更节能、更智能的绿色船舶,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就算美国收额外费用,咱们的船舶依旧有竞争力。 而且,咱们还能跟欧洲、日韩的船公司合作,一起开辟新航线,共同应对美国的政策,毕竟他们也不想被这额外费用 “卡脖子”。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美国这次的政策,很可能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则。 WTO 一直倡导自由公平贸易,反对成员国搞针对性的贸易限制,美国对中国船舶和外国汽车运输船收额外费用,明显带有歧视性,其他受影响的国家完全可以向 WTO 申诉,让美国为这种保护主义行为付出代价。 毕竟现在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的时代,全球贸易的规则,得由所有国家一起商量着定。 说到底,美国这次搞的 “额外费用”,看似是为本土产业着想,实则是笔损人不利己的糊涂账。 一边在国际上喊着 “自由贸易” 的口号,一边又偷偷搞贸易保护,这种双重标准,谁看了能不明白?最后受损的,不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企业,还有美国自己的消费者和产业。
自2025年10月14日起,将对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以及所有外国建造的汽车
繁花静草情安
2025-10-06 03:13:41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