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撕毁中国订单,事后拒赔361亿违约金,如今又上门求助了!这个国家很有意思,2

繁花静草情安 2025-09-25 01:36:34

主动撕毁中国订单,事后拒赔361亿违约金,如今又上门求助了!这个国家很有意思,20年前与中国的合作中,二话不说就撕毁订单,甚至还拒赔300多的亿的违约金,没想到现如今又找上门来求帮忙了,那我们会不会帮呢? 马达西奇是航空发动机领域的 “老字号”。 早在上世纪苏联时期,它就跟着 “喝汤” 了,专门给苏联的军机、直升机造发动机,像咱们知道的安 - 124 大型运输机、米 - 26 重型直升机,用的都是它家的动力装置。 那时候的马达西奇,在航发圈里也算有头有脸,手里攥着不少硬技术。 可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经济一落千丈,马达西奇也跟着遭了殃。 订单越来越少,工厂快开不下去了,工人工资都快发不出来,这家曾经的 “航发巨头”,眼看就要栽在资金链上。 就在这时候,中国企业找上了门。 其实原因很简单 —— 那时候咱们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确实还憋着一股劲想突破。 不管是民用客机的发动机,还是军用直升机的动力系统,都还需要更多技术积累。 马达西奇手里的那些技术,正好是咱们当时急需的;而马达西奇缺的钱,咱们能帮着解决,这不就是妥妥的 “双赢” 嘛? 从 2016 年开始,双方就坐下来谈合作,一开始聊得那叫一个热乎。 中国企业一步一步增加持股比例,到 2019 年的时候,持股已经超过了 50%,基本上算是把马达西奇的 “话语权” 拿到了一半以上。 不光如此,咱们还实打实拿出诚意,承诺投 2.5 亿美元帮马达西奇搞研发,既能升级老技术,又能开发新产品,顺便还能帮乌克兰保住不少就业岗位。 那时候谁都觉得,这事儿肯定能成,中国拿技术、乌克兰解困局,皆大欢喜。 可谁能想到,剧情在 2021 年 3 月突然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 乌克兰政府突然跳出来,说马达西奇涉及 “国家安全”,直接一纸命令就把公司给国有化了!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之前花了大价钱买的股份,一夜之间全没了,连个说法都没有。 更气人的是,当初合作协议里写得明明白白,如果哪一方违约,得赔 361 亿人民币的违约金,结果乌克兰这边连提都不提,直接把这笔钱给赖掉了。 咱先不说钱的事儿,就说这 “国家安全” 的理由,是不是有点太牵强了?当初中国企业收购的时候,乌克兰政府咋不说国家安全? 等咱们投了钱、谈好了条件,甚至都开始推进研发计划了,突然拿这个当借口,这不就是明摆着 “翻脸不认人” 嘛? 后来大家才慢慢搞清楚,这里面其实有不少外部势力在搅和。 美国和北约一直不希望中国拿到航发核心技术,就不断给乌克兰施压,说什么 “跟中国合作会威胁欧洲安全”。 而当时的乌克兰政府,一门心思要讨好西方,居然就这么把送上门的 “双赢合作” 给砸了,把中国企业晾在了原地。 那几年,中国企业的损失可不止是钱。 为了这个合作,咱们组建了专门的技术团队,还规划了后续的生产配套,甚至已经开始对接国内的飞机制造商,就等着马达西奇的技术落地。 结果这么一折腾,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全打了水漂,原本能加快的航发研发进度,也不得不临时调整。 说句实在的,这事儿换谁遇上,心里都得窝火。 可才过去没几年,马达西奇又找上门来了。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马达西奇的工厂直接成了 “重灾区”,位于扎波罗热的生产基地多次被战火波及,机器设备毁了不少,工人也跑了一大半,别说生产发动机了,连工厂能不能保住都成了问题。 这时候乌克兰才发现,西方之前承诺的 “援助”,大多是武器弹药,根本没人愿意真金白银帮马达西奇恢复生产。 眼看着公司就要彻底垮了,他们又想起了中国。 于是乎,乌克兰那边就开始释放信号,说希望能重新跟中国谈合作,甚至还暗示愿意 “弥补之前的遗憾”。 说到这儿,估计很多人都会问:当初它把咱坑得那么惨,现在落难了才想起咱,凭啥帮它? 其实这事儿还真不能只看 “恩怨”。 这些年咱们自己的航发技术也在进步,比如涡扇 - 10、涡扇 - 20 都陆续落地了,但在某些特定领域,比如重型直升机的大推力发动机,马达西奇手里的技术依然有参考意义。 如果能通过合作拿到这些技术,或者跟它联合生产,对咱们的航空产业还是有帮助的。 而且看乌克兰有没有 “诚意”,之前的违约、拒赔,这是实打实的事儿。 如果这次只是想让中国 “输血”,却不提之前的损失补偿,也不保证合作的稳定性,那咱肯定不能再吃第二次亏。 所以说到底,中国会不会帮马达西奇,关键看两点:一是合作条件能不能保障咱们的利益,比如技术授权、损失补偿、长期合作的承诺;二是乌克兰能不能摆脱外部干扰,真正拿出 “务实合作” 的态度。 咱们不是慈善家,也不是记仇的人,但做生意得讲规矩,合作得有诚意。

0 阅读:0
繁花静草情安

繁花静草情安

繁花静草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