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山东青岛,女子买了一辆特斯拉,交付手续办到一半,车门突然被一男子撞毁

脚步丈量远方 2025-10-05 15:16:11

9月18日,山东青岛,女子买了一辆特斯拉,交付手续办到一半,车门突然被一男子撞毁,女子头大了,车子还没到手就变事故车,她要求要么退钱、要么换新车,系统显示已完成交付,而且保险已生成,车子是你的了,你得提走,女子气不过找媒体,结局令人唏嘘。 没人知道,这位姓孙的女士为了这辆车熬了多少夜。她在青岛一家外贸公司做跟单,攒了整整半年工资,又找父母借了些钱,才凑够263500元买下这辆Model Y。选车时反复对比配置,提车日特意调了休,早上七点就从家里出发,就盼着能早点开上新车接送孩子、跑客户。 手续办到尾款刚付完的当口,孙女士按工作人员指引检查车辆,顺手拉开了右侧后门想看看后排空间。 “咔嚓”一声巨响突然炸开,她回头就看见旁边一辆正要驶离的特斯拉狠狠撞在自己车门上,车门直接折成了90度,关都关不上。孙女士当时就懵了,半天说不出话,手指着变形的车门,声音都在抖:“这还没到手呢,怎么就成这样了?” 肇事的是另一位提车车主,没等工作人员引导就着急挪车,才撞上了孙女士开着的车门。 孙女士找到特斯拉交付中心的颜先生讨说法,核心诉求很明确:要么全额退款,要么换辆新车。她手里攥着没签完的提车确认单,强调临牌没办、SIM卡没激活,甚至车钥匙都没拿到,怎么算完成交付? 颜先生的回应硬邦邦的,直接戳破了她的期待。系统里显示车辆已经完成交付,保险也早在付尾款时同步生成,法律意义上这车已经是她的了。“这是别人撞的,跟我们没关系。”颜先生摊开手,给出的解决方案只有一个:提走这辆车,让肇事方走保险维修。 孙女士气不打一处来,当场跟工作人员吵了起来。她想不通,车还在交付中心的地盘,没有工作人员引导车辆移动才出的事,怎么商家就一点责任都没有?争执不下时,她拨通了媒体的电话,盼着能有人帮自己讨个公道。 记者赶来后,事情的关键矛盾很快浮出水面:到底什么才算“完成交付”?特斯拉拿系统记录和保险单说话,认为钱款结清、信息录入就意味着交付完成。孙女士却认死理,没拿到钥匙、没签完确认单,车辆功能都没听人介绍过,这车就不算真正到自己手里。 交警很快出具了责任认定书,判定肇事车主全责,对方也爽快认责,同意走保险维修。可孙女士还是不愿意,新车没开一天就成了事故车,以后想转手都要折损不少钱,这笔损失谁来担? 这事传到网上,网友的看法直接分成了两派。有人觉得孙女士太较真,肇事方全责且愿意维修,没必要揪着商家不放,甚至有人说她是“自己开车门没注意,还好意思要新车”。 也有人站她这边,觉得交付中心管理混乱,连车辆移动都没人引导,理应承担一部分责任,“换谁买新车遇到这事儿都得膈应”。 青岛当地一位汽车行业人士说了句实在话,换成别的品牌,多半会送些保养券或者礼品安抚客户情绪,但退车基本不可能,毕竟责任方很明确。 律师单正国的观点更关键,他认为法律上虽无明确规定,但实践中通常以交钥匙为实际交付的标志,特斯拉仅凭系统记录主张交付完成,站不住脚。 可道理归道理,现实却没给孙女士太多支撑。媒体介入协调了好几次,特斯拉始终不肯松口,坚持车辆已完成交付,拒绝退换。 肇事车主只愿意走保险修车,多余的损失一分不赔。孙女士拿着没签完的单据和事故照片,跑了趟市场监管部门,得到的回复也是“先协商,协商不成可走司法途径”。 打官司耗时间耗精力,孙女士还要上班照顾孩子,根本耗不起。纠结了整整一周,她最终还是妥协了。 看着维修厂把变形的车门拆下来,换上新的配件,她心里像堵了块石头,提车时的欢喜劲儿早就没了踪影。花新车的钱,开着“修过的车”,这种滋味只有她自己清楚。 这场纠纷说到底,闹的是交付环节的责任模糊。商家把系统录入当“交付完成”,是为了规避风险;消费者认“交钥匙才算数”,是出于朴素的认知。可偏偏这种模糊地带,最容易让消费者受委屈。 孙女士的遭遇不是个例,它戳破了部分车企在交付流程上的冷漠——只算经济账,不算人情账。车辆修好了,可信任碎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86
脚步丈量远方

脚步丈量远方

脚步丈量远方